11月12日,魯班學院家具班第一期課程第六講在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再度開講,中國家具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彭亮以“意大利設計學派與米蘭設計之都的10年游學之旅”為題,向帝標 家居 員工及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家具設計專業的學生分析國際 家居 設計趨勢。
(彭亮教授)
專注夢想 問道米蘭國際家具展
在上課之初,彭亮教授就首先回答了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彭亮教授認為,必須要經歷“三學”到“三歷”再到“三讀”這樣一個過程,“三學”即“自學+治學+游學”、“三歷”是“學歷+經歷+閱歷”、“三讀”代表了“讀書+讀人+讀天下”。彭教授以自己2006年—2016年間“尋夢、圓夢、析夢”的十年游學設計之都米蘭的經歷激勵學員們,對于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專注、持續投入,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難、不懼挫折,在愛好的基礎上成為行業專家。
接著,彭教師為學員們著重介紹了被譽為全球家具業“奧林匹克”盛會的米蘭國際家具展,他認為米蘭家具展對于中國家具行業的長足發展起到了引領與觀摩教學的作用。因此,要讓中國的家具也從制造走向設計、走向創造,最值得學習的國家就是意大利,最值得借鑒的則是米蘭國際家具展。“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要學就要學習最好最先進的理念,要從制高點出發,讓學員們了解到世界上最優秀的設計到制造到品牌的一個完整的體系。”彭教授認為,意大利米蘭的設計體系與戰略以及產業鏈都是值得關注的核心。
以學促行 助力家具行業發展
談到中國家具行業的發展格局,彭教授指出,家具人還需要學習美國制造的科技與互聯網創新,德國制造的品質以及意大利的設計體系。他認為,中國雖然在短短30年的時間里成為了家具制造大國,但離制造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現在亟需解決核心技術與裝備的問題。
彭教授對學員們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說,當代家具人所肩負的使命就是西學中用,學習國外家具業的完善體系和對品質的匠心追求,將“中國制造”逐步轉變為“中國設計”,讓中國的家具品牌成為有設計、有美學、有附加值的世界品牌,并且培養出當代中國的杰出的工匠。這樣的“工匠精神”與創造理念,也與“樹立行業信仰,弘揚工匠精神”的魯班學院建院宗旨以及帝標 家居 的企業文化和所一直堅持的品質理念不謀而合。
(授課現場)
行業發展對行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彭教授對此提出了“雙管齊下”的理念。
他表示,中國家具業人才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學校全日制系統的教學依然是為行業培養人才的主戰場,但是單單依靠學校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已經在職的家具業人員進行再培訓和再提高顯得格外重要。帝標 家居 與四川標榜國際職業學院的相結合學習就是如今人才培養的一個新探索,是達成“雙管齊下”效果的一種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
(在魯班學院上課的帝標 家居 員工)
學以致用 培養合格家具人
“原來我們接觸的更多的是實際操作的內容,沒有理論支撐,靠自己實踐琢磨。現在通過理論學習,再在生產中與實踐結合,凸顯了理論的指導意義。同時,老師們介紹的一些學習方法以及最前沿的設計理念都對我幫助很大。”帝標提茵生產總監丁波已經入職近10年,他在魯班學院家具班學習了近兩個月后這樣說到。經過系統的學習,帝標員工們有了全方面的提升,這讓這幫“老學生”們感到收獲頗豐。
帝標 家居 將自身定位為學習創新型企業,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通過在魯班學院的進修,讓他們將實戰經驗與科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形成良性健康的企業發展動力,提高了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帝標還積極與魯班學院一道為行業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的帶隊老師王加祎就提到,學生和帝標員工們一起上課本身就是一種優勢互補,“帝標 家居 擁有具有匠心精神的家具人才,他們身上的經驗正好是學生們所欠缺的,通過一起學習一起交流,學生所缺乏的實際操作經驗以及社交經驗,帝標的員工們正好可以教給他們”。
對于下階段課程的安排,也是魯班學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體現,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辦公室主任李海東介紹,魯班學院家具班的學習為期三個月,前期課程集中于理論知識學習與研究,后期將組織家具班學員深入帝標 家居 車間生產一線等地,進行實際操作學習。“我們要求學生實打實做出家具,只有真正通過動手,才能讓學員們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