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筑節能的推進,2015年里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個行業關鍵詞應該就是“被動房”。無論是國際性的論壇展會,還是政府的項目試點,到處可見“被動房”的身影。“被動房”在中國的學名被稱為“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通過采用各種節能技術構造最佳的建筑圍護結構,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溫隔熱和氣密性,使建筑對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依靠太陽輻射、地熱等增溫和建筑室內人體和設備的散熱,來維持室內舒適的溫度,可降低建筑能耗90%以上。
目前,大部分消費者更在意室內的居住設備,而對整體建筑是否節能并不在意,對‘被動房’的了解更是有限。與傳統節能建筑相比,“被動房”能耗僅為普通節能建筑的1/10至1/4,以北方采暖地區估算,如將新建居民樓建成“被動房”,到2050年,將累計節省34億噸標煤,并將每年采暖能耗增量控制在100萬噸以內。今年3月,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被動房”是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符合各方利益,再難也要做下去。有了明確的標準做指導,“被動房”的發展成為目前行業最為關注的話題。
建造被動房的關鍵是防止熱能的流失。來自德國Sto的保溫專家告訴我們:通常有三種方式可以做到:a) 保證建筑物外殼的氣密性(n50≤ 0.6h-1);b) 建筑物外殼最佳的保溫(外墻、樓板和屋頂U-值≤ 0.15 W/(m2·K));c) 消除熱橋效應(比如建筑物的開放處和懸伸處)。其他方法還有通過設置建筑物朝向以最大化地獲得太陽熱能,或安裝良好的隔熱窗體(U-值≤ 0.8 W/(m2·K)),以及具有高效熱能回收(≥75%)的通風系統等。相比只是偶爾換氣的傳統建筑,被動房的通風系統,確保新鮮的空氣始終進入室內:廢氣中所含的熱量(主要來自廚房、浴室或廁所)不被浪費,而是通過轉換再利用。
空格為消除熱橋,外墻保溫系統對于建筑外墻的保溫、密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Sto始終引領著行業潮流,不但開發出第一款獲得“Darmstadt被動式節能屋研究所”(Darmstadt Passive House Institute)認證的外墻保溫系統,還為設計師提供了大量具體的被動式節能屋節點方案,以及范圍廣泛的、且完全不含有害物質的室內產品。被動房的質量不僅有賴于認真細致的設計,還需要落實每一個單獨的細節。由此認證系統至關重要,專門成立的獨立認證機構為建筑師、工程師、開發商和承包商提供可靠的工作基礎。
在歐洲,要建造符合被動房要求的建筑,業主需要多掏出5%到8%的投入,很多國家政府會對這筆額外開銷進行補貼。德國弗萊堡市的一棟建于1968年的16層大樓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它的能耗從68kwh/(m2.a)降至15 kwh/(m2.a),這也是全球第一棟達到被動房節能標準的高層建筑。建筑師在建筑外立面安裝了一層20厘米厚的Sto巖棉保溫系統,更換了門窗,以進一步減少能源損耗。中央通風系統可以回收80%以上熱能。
在中國,2015年3月“河北新華幕墻有限公司辦公樓”竣工,該項目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國際科技合作示范項目,總建筑面積5715萬平方米,嚴格按照被動房標準來建造。項目的外保溫采用了Sto的保溫材料及施工工藝;新風系統采用德國森德公司的技術與機組;遮陽系統選用阿洛克產品;門窗和玻璃幕墻均由新華幕墻自行生產。整棟樓的氣密性數值遠遠優于歐洲標準,還獲得了奧地利政府頒發的“五星綠色建筑”獎章和“被動式房屋證書”。
“不用暖氣和空調,無論冬夏,房間至始至終保持適宜的溫度”,這就是“被動房”技術所能給世界帶來的改變,降低能耗、保護資源、將二氧化碳排放將至極低,同時給居住在里面的人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現在,你了解“被動房”了吧。
德國Sto集團,專業從事建筑材料、尤其是外墻外保溫體系的生產和銷售。經過長期發展,已成為為數不多的建材行業具相當知名度的跨國公司之一。早在1965年,Sto集團就推出了外墻外保溫體系。五十年多的工程實踐、為全球提供5億多平方米的外墻外保溫系統充分證明Sto外墻保溫產品技術及銷售量均在世界上占據著領先地位。德國Sto現已推出官方微信公眾號,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被動房的資訊和德國先進的保溫涂料技術,可以關注“德國Sto” 微信公眾號。
德國弗萊堡被動房高樓建筑
奧地利被動型節能住宅區
上海申得歐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東慶達路288號
電話:021-58972295
www.st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