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居住環境的期許幾何, 家裝 作為從購房到入住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理所當然具備了“剛需”的特質。 家裝 市場蘊含著萬億級的巨型“蛋糕”,互聯網 家裝 市場的規模也已經突破千億。市場巨大,自然會有較高的回報等待入局者。問題是,用什么樣的產品及商業模式也搶食這一巨型 “蛋糕”?
圖: 家裝 UBER惠裝
用戶裝修的“痛”
“年輕夫婦如果每天吐槽十句,有九句跟裝修有關系”,這雖是坊間戲言,但是也體現裝修對于用戶帶來的傷害。但基于剛需的原因,人們只能“痛”并裝修著。
在傳統裝修領域,用戶痛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選擇施工方困難,學習相關知識又要耗費大量時間;施工方對材料層層加價或者在中途增加項目,最終價遠高出預算額度;監督施工耗費大量精力,如果監督不力,又可能面臨維權困難。
用戶對更優質服務的需求使得互聯網 家裝 興起,行業內大都采用O2O模式,具體的落地方式則稍有不同。市場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近期狂砸數億的“58系”土巴兔和今年四五月間聲勢最壯的“小米系”愛空間。
土巴兔和愛空間都采用了B2C模式,讓消費者與裝修供應商對接。土巴兔更接近阿里天貓,而本身擁有產業工人愛空間則更像京東。不同于電商的快消品售賣,互聯網裝修采用類似模式,依舊難以解決裝修環節中可能的層層加價問題,而缺乏相應監督機制,裝修質量同樣難以保障。
惠裝的“Uber”模式
去中介化,將服務需求者與供給者直接對接,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率,這是打車業務Uber最顯著的特點?;ヂ摼W時代,各行業都有試水者嘗試用這樣一種模式再造行業環境。
在互聯網 家裝 行業,惠裝堪稱Uber“門徒”?;菅b采用了更輕量化的、類似Uber的模式,力圖打掉中間環節,直接讓工長與用戶對接。
惠裝的模式是,省掉用戶從前裝修要先找到裝修公司的環節,讓用戶直接和工長對接,不僅節省了時間成本,而且,由于去掉了層層的中間環節,在此后會為用戶節省更多開支。
打開惠裝App,界面與Uber界面類似,直接定位用戶所在地,并在其中顯示其中正在施工的工地個數,點擊進入會顯示工地詳情:地點、房屋結構、施工造價、工期、負責工長和施工進度,同時有照片展示,方便用戶監督的同時,可供新用戶進行參考。
用戶可以通過App直接找到工長,或者由惠裝按照就近等原則進行推薦,十分方便。同時,用戶可以選擇免費量房,并且預約工期,用戶還可以查看明確的在線報價清單。
用戶通過手機發送量房需求,短時間就可以接到工長的電話,免費上門量房及報價……裝修服務隨即展開。“所在地點——找人——預約”,這種模式可以說完全就是Uber的 家裝 化,而惠裝本身如同Uber沒有一臺出租車一樣,也沒有任何一支施工隊伍,做到了足夠輕量。
直接找到工長的做法,可以砍掉裝修公司的門面費、避免層層加價的行業“潛規則”;通過對報價清單的明細展示,可以避免裝修過程中不透明增項帶來的亂收費現象;在線查看工程進度,省去了現場監督的麻煩,節約了特別是上班族的大量時間;在線擔保交易,并且分階段支付裝修款,滿意后付款,更是最大限度從用戶利益和用戶體驗出發。
針對裝修結束后業主維權困難的問題,惠裝還專門設置了“工地10年質保”,并承諾5分鐘響應投訴,給用戶加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正因如此,惠裝才上演了一出“后發制人”的逆襲戲碼,與土巴兔、愛空間一起成為眼下最熱門的互聯網 家裝 平臺。當然,互聯網 家裝 市場后續究竟如何發展,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