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聞瀾
西門子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或許根本沒想到,在他去逝之后的近100年,德國消費者才近距離接觸了中國科技產品。
1892年西門子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離世。在近100年之后的1990年,中國大規模的家電產品才進入了德國本土。當時,海爾以20000臺冰箱的出口規模,第一次站上了歐洲的舞臺。
如果從1990年海爾冰箱出口德國算起,那么25年之后的2015年,中國家電在德國市場開始小有斬獲。在德國本土西門子主戰場,能和西門子抗衡的亞洲品牌中,日本處于江河日下,而韓國品牌是德國消費者中認知最高的,中國品牌暫時還無法達到韓國、日本的高度,但增長迅速。
“中國的消費電子品類不多,目前我們的賣場僅有的三個品牌是華為手機、聯想電腦、海爾冰箱及洗衣機、洗碗機。大多數消費者除購買德國本土品牌以外,一旦選擇其他品牌多會選擇三星或LG。近兩年,海爾冰箱越來越受到關注,市場表現還不錯,是基于產品的設計。”在德國柏林阿歷山大SATURN消費電子賣場,Gordon Groth對藍科技記者說。
中國品牌逐漸滲透
如果不是親自到歐洲六國家電賣場采訪,就無法感受亞洲消費電子品牌在歐洲的表現和評價。亞洲品牌中,韓國目前絕對是位居榜首,日本位居第二,中國第三。從家電賣場的亞洲品牌來看,韓國是三星、LG;日本是松下、索尼,中國則是海爾。
在消費者認知層面,上述排位并無變化。但從銷售趨勢來看,受訪銷售員普遍認為韓國、中國、日本,給出了這樣的排位形勢。
“在德國,日本品牌知名度要超過中國,但最近幾年,銷售情況不是很好,韓國還不錯。中國的問題是品牌單一,無法形成集團優勢,可選擇的太少,只有海爾一個品類支撐,這樣在和韓國競爭上會處于弱勢。很多消費者即使不會選擇三星,也可能會選擇LG,消費者在選擇中國品牌時,如果不選擇海爾,就沒有其他品牌可以選擇。但中國品牌的增長速度很快,當很多消費者使用過之后,都有不錯的評價。”Gordon Groth對藍科技記者說。
木土品牌西門子對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韓國成功入侵歐洲,西門子是受到影響最大的品牌之一。藍科技記者在法國、荷蘭家電賣場隨機采訪顧客時,除西門子以外,他們普遍認知韓國品牌其次才是日本、中國。
這一現象逐漸改變。“必須用時間讓消費者來檢驗。過去大家都不認識中國品牌,突然間讓消費者接受顯然是不現實的。在德國本土,向來具有品牌忠誠度的消費者開始接受中國品牌,就是一個好的跡象。” Gordon Groth說。
華為手機德國發力
6月28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火車站外,一輛途徑的公交車全身設計成華為P8廣告,這引起了諸多過客的關注。
“我在德國留學兩年了,能明顯感受到華為在德國的廣告攻勢越來越猛。現在出現的這個車身廣告,應該是出現沒有多久,包括地鐵里也有華為的車廂廣告。身為中國人,我為華為感到自豪。而且,德國人使用華為手機的也越來越多。”在德國留學的小李說。
和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不同的是,在德國,華為的廣告營銷策略明顯加快。在柏林的MediaMarkt賣場,雖然華為專柜正在裝修之中,但顯著的位置和LOGO還是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在杜塞夫多夫的MediaMarkt賣場,華為專柜布局較有特點。除顯著的位置以外,用廣告創意將店內的園柱包裹起來,更有視覺沖擊力。
在杜塞夫多夫的SATURN賣場,僅有的兩個中國品牌是華為與中興。不過,觀看華為手機的消費者明顯多于中興。
“購買華為手機的人越來越多。華為在德國有越來越多的廣告出現,這對于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會有幫助。我覺得未來中國手機要在德國或歐洲打開市場,一定是華為。”手機銷售員說。
在全球公認的工業發達國家德國,中國品牌的整體規模、技術、品牌還無法和德國相比,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沒有機會。隨著中國企業在技術、品牌方面的成熟,在歐洲市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來源: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