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O是一名瑞典華裔時尚設計師,他進入公眾視野是作為中國鋼琴家郎朗的服裝設計師,郎朗多年來在世界重大場合的演出禮服均出自他手。事實上,此前他一直為歐美王室和政要人物的夫人、商界人士和演藝巨星等設計服裝、配飾、舞臺造型及國禮和LOGO,萊昂內爾·里奇、惠特尼·休斯頓以及多明戈等國際巨星都曾為他的設計贊嘆不已。但低調的GALO不喜歡談論這些名人客戶,從癌癥死亡線上多次逃離后的他,開始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研究東西方文化如何在時尚設計領域里融合,“不論漂泊多久,我的根終歸在中國。”

為莫言設計的作品
GALO 特殊的成長環境賦予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獨特的觀察和理解,一方面他得益于歐美流行時尚的滋養,另一方面由于華人家庭特殊的文化情結,他從小也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看似矛盾的教育方式對其日后的設計風格形成了巨大影響,也讓GALO成為了一個時尚界的“奇才、怪才和另類”:他基本不看時尚雜志,很少看時裝秀,沒有博客,沒有微信,而是喜歡讀文學、歷史、哲學和心理學書籍及研究易經;他有很多名人客戶,但他更愿意談論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工藝;他對合同的規范性要求很高,但也經常贈送客戶合同上沒有規定的鞋子、包或配飾,他說這是為了服裝的完整性。

為莫言設計的作品
凡此種種,讓GALO身上有一種矛盾帶來的氣質,當他身處癌癥晚期,醫生宣判他的生命不超過3個月時,這種矛盾性再次爆發,他的決定不是退休靜養,而是抓緊一切時間繼續完成作品。他的忘年交中國著名文物鑒定家、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新這樣評價:“他在生病時留戀和痛惜生命,但在為藝術和社會服務時,又不惜生命,忘掉自我。”也許這是對他最恰當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