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暴雨夜襲廣州城。受強降雨影響,廣州多處地方遭水浸,天河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羽毛球館甚至因暴雨過大出現坍塌。
雨季來臨,又到了考驗一個城市良心的關鍵時刻。同時面臨考驗的,還有建筑防水質量。是漏還是不漏?這是個問題。
去年的深圳機場及石家莊火車站都因一場暴雨成為關注的焦點。漏水,不獨是公共建筑不能承受之痛,更是廣大普通百姓難以言說之苦。
今年3·15期間,全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4年受理投訴情況報告,去年全年共接到房產及建材類投訴24599件。房屋質量問題仍然是爭議投訴的焦點之一,達到全部投訴的49.1%,可見質量問題已經成為房屋首要解決的難題。其中,漏水、滲水問題,外墻面脫落,以及墻壁裂痕等問題較為突出。
住宅滲漏問題已經是我國房屋建筑的質量通病,甚至一些房屋陷入“年年漏,年年修,越修越漏,越漏越修”的尷尬境地。
一、我國建筑壽命“50年罕見,30年普遍” !
建筑的基本功能是遮風避雨,應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特點,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但逐年攀高的滲漏率卻使得人們為滲漏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煩惱而擔憂。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和零點調查2014年7月份合作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表明,中國城市滲漏率達到95.33%,地下室滲漏率達到57.51%。目前在中國,建筑滲漏已成為除建筑結構之外影響建筑質量的第二大問題,被稱為“建筑癌癥”。
房屋滲漏帶來的危害是嚴重且影響深遠的。最直觀的是影響建筑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壽命。目前我國建筑物的壽命出現了“50年罕見,30年普遍”的怪現象,這與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關于“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使用年限為100年,一般建筑的使用壽命為50-100 年”的規定相差甚遠。”建筑物如此“短命”,不但造成了資源和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還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嚴重污染環境。
滲漏不但造成各種工業原料的無謂流失,腐蝕設備等器材,更是眾多安全事故發生的源頭。建筑物的滲漏時間長了,會導致鋼筋膨脹,水泥表面異樣,對室內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人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中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可以說,滲漏對人們生產生活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李鬼”為何如此肆意橫行
引起房屋漏水原因很多,包括設計、材料、施工、維護等,而建筑防水材料作為工程建設的基礎性材料,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房屋的質量,是導致建筑滲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防水行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生產工藝落后、節能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數量偏多,且多數為落后產能。更有甚者,無證生產和制假售假窩點已經形成半公開化的“基地”。這些矛盾反映到市場上,就是以犧牲產品質量和企業誠信為代價的低價競爭,導致企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生產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防水產品的現象嚴重。
多家防水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假冒防水材料的生產窩點在全國分布很廣,東到山東壽光,南達江蘇吳江、浙江湖州,西至陜西神木,北通遼寧盤錦,涵蓋了國內各個區域,可以構成一個造假地圖了。
有需求才有供給。這些假冒偽劣產品的存在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監管不力造成的。
我國建筑防水工程招標多采用最低價中標,中標價格低于成本價早已屢見不鮮,這些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給假冒偽劣產品創造了市場空間。在2000多家防水材料生產企業中,有500多家無證生產企業。它們提供的假冒偽劣產品大量地流入建筑工地,眾多有證企業受此需求的影響亦在生產“非標”產品。
防水材料的終端市場是建筑工程,而工程領域也亂象嚴重,工程監理制度流于形式,工程質量監督嚴重不力,沒有把住材料和施工的質量關。
工程定額造價偏低,嚴重背離了市場法則。雖然建筑防水的重要性僅次于結構,但防水造價卻只占建筑總造價的百分之一不到。
防水工程被層層分包現象十分普遍,工程款被各種名義擠占挪用;此外,施工資質掛靠現象嚴重,施工工人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再好的材料也保證不了防水工程質量。
落后產能過剩導致企業鋌而走險,政府監管不力形成市場空間。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產品,以及無資質、無技能的施工隊占據了建筑工地的主要市場,形成一條“黑色”的產業鏈,其結果是給建筑防水工程質量和建筑主體安全帶來不可估量的隱患。
三、“李逵”聯手打假維權
假冒偽劣的防水材料在建筑市場的猖獗程度,可能是哪個產品都無法比擬的,也正是這種猖獗,給一些守法經營的大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
據記者的暗訪調查,無證生產的企業所用原料一般都是廢舊瀝青,價格與正規的瀝青相差了十多倍。因此盡管假冒偽劣的防水材料售價很低,但利潤也比正規廠家高出很多倍。
面對這些無證生產廠家對自身利益的侵害,不少正規的防水生產企業選擇自主維權,重拳打假。
深圳卓寶科技集團早在2012年4月即推出舉報有獎政策,重拳打假,重獎舉報:凡向卓寶科技提供打假的有效線索,經執法部門打假成功,做出相應判決之后,卓寶科技即給予舉報者重獎。凡舉報的假冒產品,每平方米獎勵人民幣10元,最高限額為10萬元。在2014年的打假行動中,涉案人受到刑事處罰的案件4件,受到工商處罰的約20件,繳獲侵權物品約30萬平方米。
2013年6月18日,經廣東科順化工實業有限公司舉報,清遠市清新區工商局在某防水工程工地檢查時,發現現場待用的防水卷材產品涉嫌侵犯科順公司持有的“

”商標專用權。侵權事實核實后,清新區工商局查封并沒收了侵權商品,同時責令侵權人張某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對其處以罰款60000元。
廣西金雨傘防水裝飾有限公司自2014年1月以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假冒金雨傘防水產品的各項維權行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已向各地主管部門報案假冒行為的案件超過了20起,涉及區域有湖北、江西、廣西、廣東、四川、江蘇等省份。
遼寧大禹防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同樣飽受假冒困擾。大禹防水2014年推出了歷時三年研發的紅芯分子粘防水卷材這款專利產品,但現在市場上已有“白芯”、“綠芯”、“藍芯”等仿冒產品。2014年7月,盤錦市公安局在遼寧省公安廳配合下,在遼寧省本溪市聯合端掉了一家生產“假大禹”的廠家。當場查獲假冒打印的產品20000余平方米,抓獲造假者,并現場將造假設備拆毀,極大地打擊了造假者的囂張氣焰。
各品牌企業先后展開的單方面的打假行動雖有成效,但相對于市場現狀,個別企業已明顯感覺一個企業打假力量單薄,多家企業應聯合起來一起打假。
4月18日,廣東科順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廣西金雨傘防水裝飾有限公司、遼寧大禹防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寶科技集團4家企業聯合召開會議,共同委托廣東利人律師事務所開展維權打假行動。會議達成“聯合打假維權,推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共識。
據介紹,這4家企業聯合打假主要是維護品牌的價值,保護企業名稱、商標、產品不被冒用,推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具體打擊對象則主要集中在生產、銷售假冒產品的工廠及工地。
四、凈化市場環境需多管齊下
隨著國家對建筑防水行業的逐漸重視,先后出臺了針對行業的各種政策,行業正由混亂向規范發展,由“不被重視”向“不可小視”的發展格局已經確立。建筑防水行業正處于面臨轉型升級,優化重組的重要時刻。
2014年10月11日,31家防水企業發起成立了“建筑防水行業打假保優協作網”。成立打假保優協作網,旨在提升我國建筑防水產品整體質量,杜絕假冒偽劣建筑防水產品的生產和蔓延,推動我國建筑防水行業健康發展。
31家企業參與的打假保優協作網與行業已有的13家大型骨干企業組成的“促進防水行業健康發展產業聯盟”、6個省市的骨干企業組成的區域聯盟,近100家企業構成了行業健康發展的中堅力量,對行業質量提升、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落實企業承擔質量主體責任都具有重要意義。
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減少資源浪費,讓人們更好地安居樂業,讓防水行業經營的空氣更加清新,拒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拒絕造假用假,應當成為大眾意識。同時,只有調動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才能還防水行業市場一片藍天,降低建筑滲漏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