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界有人提出了一種競爭理論,叫破壞式競爭,也就是破壞對手的流量、破壞對手的價格體系、破壞對手的產品創新、破壞對手的渠道。這一招是京東慣用的招數,用圖書打敗當當之后,京東又在大家電領域對國美蘇寧如法炮制,用一個自身份額很小的家電品類,降價攻擊國美蘇寧線下的龐大體量。
國美在線全面對標京東
如今,京東家電已經成為核心品類,但當年的對手卻開始用這一招展開反擊,尤其是國美旗下電商國美在線,從去年起,幾乎每次大促都對標京東,大打家電價格戰,全面遏制京東在家電網購領域的發展,搶奪客戶的同時,試圖將線下的優勢復制到線上。
這種意圖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很突出,進入羊年,國美在線動作頻頻,春節10億紅包、315全民見證真低價、廣東區域戰、平臺周年慶、418購物大趴,直到剛剛結束的五一大促,包括國美家、微店、互聯網金融上線等一系列機關槍式的動作來看,顯然是早有準備,步步為營。
從去年以來,在蘇寧易購逐漸將重心轉向超市之后,家電電商就只剩下雙雄爭霸。京東起步早知名度高,互聯網營銷玩得如火如荼,深受年輕人青睞;國美在線依靠線下的積累,在大家電供應鏈、物流、服務上有明顯的專業優勢,更得資深人士好評。國美在線價格方面的貴就賠300,物流方面的“計時達”“限時達”,售后方面的30天價格保護、30天無理由退貨,180天只換不修,都有明顯對標京東的意味。
京東能否邁過三道坎?
那么,國美在線哪來的底氣和實力跟京東硬碰硬呢?是否能夠真的阻止京東大家電的發展呢?筆者觀察了國美在線和京東最近的一系列動作,梳理出京東在發展家電業務過程中需要邁過的三道坎,供大家討論:
第一道坎,價格
大家電作為一個標準化產品,利潤趨薄,凡是到這個份上的品類,多半淪落為流量品類,就是用他們來吸引用戶,但不作為利潤來源。這是電商促銷策略的基本原則:非標品用來賺錢,標準品用來打仗,你看看京東收拾當當,不也是用圖書這個標準品做彈藥嗎?
國美在線或許早就看明白了,即便自己不拿大家電開刀,京東遲早不斷在這個品類上給自己找事,索性不如自己用這個品類打起來算了。畢竟國美在線依托供應鏈優勢,采購成本要比純電商低3%-5%,是有底氣低價讓利消費者的。更何況,大家電這幾年正處在革新換代之際,代際轉換的背景下,貪圖利潤只會吃虧,要市場份額才是關鍵。
第二道坎,品類豐富度
我們來看一副圖片
在不比較價格的情況下,國美在線的SKU數量和存貨率,遠高于京東,這個結果,筆者有些驚訝,平時總以為各大電商平臺貨品都差不多,尤其是大家電領域,行業集中度應該是最高的了,大品牌就那么多,品類豐富度應該差不多,但沒想到還有一個指標叫有貨率,上架了不一定有貨。
第三道坎,物流
據悉,京東在全國135個城市運營大型倉庫,提供“211限時達”服務。同期國美在線有線下428個大倉,可在178個城市提供“計時達”服務,上午下單下午到,還有讓用戶自主選擇配送時間,定時送貨的“限時達”服務。京東不久前剛剛上調普通會員包郵門檻到79元,而國美在線仍為39元。國美在線可謂質優價廉,給京東很大壓力。
電商雙雄將展開“持久戰”
經過一年持續不斷的發力,尤其是418周年慶,國美在線已經成為京東的主要競爭對手,逐漸在家電網購領域建立了自己的競爭壁壘。最近一個月,無論是刷單風波、用戶信息泄密事件,還是包郵門檻上調到79元,都讓京東口碑受到一定影響。急于用銷量提振士氣的京東,從4月20日起發動五一家電風暴,正好在國美在線418結束之后,本來想打時間差,借國美在線的調整期發力。但沒想到僅僅兩天之后,國美在線就再次啟動“五一頭條 巔峰低價在國美”,推出史無前例的總價值20億,專門針對五一家電套購人群,令京東措手不及。
對于國美在線來說,連續進行兩場家電大促,對價格、庫存、運營、物流、客服、售后等都是極大考驗,不過,為了前三,他們拼的很兇。國美在線董事長牟貴先曾在418媒體溝通會上,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賬,大家電會帶來多少億,國美家會帶來多少億,互聯網金融會帶來多少億,這盤子算下來,一年幾百個億沒問題,進入前三,大有可能。一向顛覆別人的京東,這次真的遇到了勁敵,電商江湖這場持久戰,還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