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陳寶光:
消費者買紅木家具
應以實用為主
■訪談
伴隨著紅木原材料價格從2013年開始持續下跌,神奇的家具中的投資品——紅木家具市場也變得愈發撲朔迷離。對于有意購買紅木家具的消費者而言,應該事先理清哪些概念?應該了解紅木行業中的哪些陷阱?并應該如何判斷入手時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陳寶光。
南方日報:一些消費者喜歡紅木家具,但是因為紅木家具的高昂價格望而卻步,您怎么看待紅木家具的高定價現狀?
陳寶光:紅木家具的價格視原材料而定故有高有低。例如同樣屬于紅木國標范疇的非洲花梨和緬甸花梨并不算太貴,甚至低于很多實木家具的價格。而海南黃花梨等收藏級別的家具因為原材料的稀缺,所以更顯昂貴。
南方日報:紅木家具投資價值到底有多大?消費者現在以投資為目的購買紅木家具是否合適?
陳寶光:并非國標紅木的5屬8類33類都有升值潛力。俗稱大葉紫檀的盧氏黑黃檀在20多年前炒得很熱,卻因不得國人喜愛故近10多年來價格一直走低。所以,除非是大師作品,否則紅木家具的投資價值就是由其原材料決定的。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紅木價格總體上是比較合適的。早在去年,紅木原材料價格的持續走低導致一些企業撐不住開始降價,紅木家具一度跌至過去無法想象的低價。因此,建議消費者以實用為主的心態去購買紅木家具,而不是投資心態。
南方日報:紅木原材料下跌,家具是否應該相應調低價格?
陳寶光:紅木原材料下跌之后,家具的價格確實是從前年開始一直在降價。不久之前我在海南看到一張標價3萬元的老撾大紅酸枝制作的獨板大圈椅,在前幾年貴的時候至少也要10萬。
南方日報:因為原材料稀缺,市場上有很多假紅木以及劣質紅木產品,您能否給消費者選購紅木產品一些指引?
陳寶光:木材很復雜,鑒定有難度,也正是這個問題一直限制著紅木家具走進普通家庭的步伐。普通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加之目前國內紅木家具足足有上萬家。紅木家具企業也確實存在魚龍混雜的問題,所以我認為第一是選擇可信的廠家和品牌企業,價格稍貴但更有保障。
第二,現在有很多紅木家具產地和企業都在產品上設有條形碼、識別碼、防偽證書等等,這也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保證。比如北京居然之家的紅木家具承諾假一罰三。浙江東陽家具協會和政府也有一些保障承諾。不過,紅木摻假是比較難防范的,我曾經見過一張椅子送檢,三條腿是真紅木,但一條腿是假的。這種情況是企業管理不善,制作工人偷偷換了材料造成的。
南方日報:一些廠家會與消費者簽原價回收協議,你怎么看這種做法?
陳寶光:原價回收協議,多半都是噱頭。2013年價格走低,并沒有聽說有消費者拿去換。如果紅木價格上漲,原價賣給商家就更不劃算了。不過換個角度來說,紅木家具不是金融投資品,所以市場并不廣。因此,回購協議也算是一個保證,讓急用錢的消費者能夠快速將家具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