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電企業聯網轉型的推進,不少家電企業展開諸多動作布局金融領域,希望整合產業鏈資源,為產業鏈合作伙伴及用戶提供更多金融增值服務,并建立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其中TCL、海爾、美的、格力、海信、創維企業,均以各自的方式,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
TCL跨界參股上海銀行
日前,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定向增發股份認購協議,擬以現金形式按每股16.57元的價格認購2.15億股上海銀行定向增發的股份(投資總額33.39億元),增發后持有上海銀行約3.7%的股份,將成為上海銀行第六大股東并有權提名一名董事。
按照TCL此前公布的2014財年報告,去年實現營收1010億元,凈利潤42.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54億元,均創歷史新高。TCL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公司目前資金儲備充裕,2014年末實際資產負債率只有63%,預期今年公司經營效益和現金流持續向好,本次參與上海銀行定增不會對公司負債率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在其他轉型業務的投資布局。
按照TCL“雙+”戰略轉型的目標,計劃5年實現2億增值用戶,除了需要對硬件產品形成縱向延伸,還將重點發展O2O業務與金融服務業務。在年初其新建的“7+3+1”的業務架構中,金融服務板塊成為其重點打造的對象。
長江證券的報告指,TCL金融服務板塊已逐步成型,主體包括財務公司、小貸公司、供應鏈管理公司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并參股惠州農商行及湖北消費金融,同時與工商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點拓展海外業務及互聯網金融創新合作。
此番戰略入股的上海銀行,截至去年底總資產達到1.19萬億,去年實現凈利潤114億元,凈資產收益率為18.44%,在中小企業金融、財富管理和養老金融、金融市場交易服務、跨境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等特色業務領域建立競爭優勢。
按照TCL的規劃,未來與上海銀行不僅可在渠道建設、用戶經營、風險控制、金融人才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合作,快速提升TCL金融服務板塊的綜合競爭力,更能在供應鏈金融、電視金融、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等領域更好地為產業鏈合作伙伴等B端用戶提供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以及為家庭場景和移動場景下的C端用戶提供支付和消費信貸等金融服務。
眾巨頭布局金融動作頻頻
不僅是TCL,在這波傳統家電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的大潮中,不少家電企業展開諸多動作布局金融領域,希望整合產業鏈資源,為產業鏈合作伙伴及用戶提供更多金融增值服務,并建立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
海爾在金融領域的布局較早,包括2002年與美國紐約人壽保險合作設立海爾紐約人壽保險公司,入股長江證券成為第一大股東等,逐漸涵蓋了銀行、保險、證券、信托、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小貸等業務。不過從2012年海爾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包括減持保險公司、甩賣證券公司、增持銀行等。此外,海爾布局互聯網金融還包括與中信銀行合作搭建了“電子商務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為其日日順B2B平臺上的萬余家經銷商提供融資,去年底聯手其他四家企業合資成立的海爾消費金融公司,以及上線互聯網金融平臺“海融易”等。
其他家電企業方面,美的、格力、海信、創維等旗下均設有財務公司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和金融服務,或是成立有小額貸款公司,為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提供貸款服務。此外,美的還入股順德農商銀行。
在渠道商方面,今年初蘇寧已經將金融業務上升到集團級別的戰略業務單元,目標將依靠線上線下海量的用戶群體、特有的O2O零售模式和從采購到物流的全價值鏈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面對用戶的支付、消費金融、投資理財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打造一個開放合作的金融平臺。相比而言,國美在金融布局方面較為緩慢,此前寄望通過入股徽商銀行盡快介入金融領域,結果折戟,不過按照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何陽青的表述,國美計劃打造以“自主開發+股權合作+第三方業務合作”的金融服務平臺。據了解,國美控股打造的兩大金融集團華人金控以及國美金控已經分別落戶前海和天津,國美也在其電商平臺國美在線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國美在線董事長牟貴先表示,互聯網金融將是國美在線今年主推的板塊。
家電企業拓展金融業務有優勢
家電企業爭相布局金融,被認為是有現實的考慮,一方面是金融業務的投資回報率高,年均超過20%,遠高于制造業大約6%的數字,另一方面有助于解決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資金瓶頸。
業內有觀點認為家電企業布局金融是時勢所趨,在今年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要把“互聯網+”列為中國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轉型升級的戰略,智慧家庭、智能家電的發展則給家電企業帶來新的機會。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企業的電視、手機購物等業務需要網絡支付,這要求家電企業必須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因而跨界金融領域。
也有觀點認為,家電企業拓展金融業務有其自身的優勢。深圳易享資本CEO趙笛就認為,家電行業是關系到國民消費和生活品質提升的大行業,市場需求旺盛,家電行業內部的供應鏈體系如上游供應到下游經銷都可以切入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