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產業是合肥首個邁入千億產值的產業。進入“十四五”,面對傳統家電產品消費量增長緩慢、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市場需要個性化家電新品等壓力,合肥家電產業如何逆勢突圍、再造輝煌?
日前,《合肥市“十四五”家電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未來,合肥將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優化家電產業結構,提升家電產業價值鏈,推進家電品牌建設,實現合肥家電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的轉變,努力把合肥市建成“中國家電之都”和“全球家電制造中心”。
產業規模幾乎占到全國十分之一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家電產業作為重點支柱產業,目前匯聚了國際國內多個世界一流品牌,產業規模幾乎占到全國十分之一。
數據顯示,全市家電產業規上企業合計90余戶,從業人員8萬余人,年納稅逾30億元。擁有惠而浦、海爾、美的、格力、TCL、長虹、京東方7個國際知名品牌,以及美菱、榮事達、帝度、晶弘、尊貴、歐力、雪祺、華凌、惠科、萬和10個國內知名品牌。
“經過多年發展,全市已形成以合肥高新區、蜀山經開區等為主體的西部家電產業集中區,以合肥經開區、肥西經開區等為主體的西南部家電產業集中區,以新站高新區、長豐(雙鳳)經開區等為主體的東北部家電產品、物流及相關配套產業集聚區,以肥東經開區為主體的東部家電及配套、加工等產業集中區。”據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不斷引進新企業、開發新產品,全行業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基本實現本地化。目前,全市白電產品產業鏈省內配套率達80%以上。
合肥市為未來家電產業發展定下了發展目標:堅持把家電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推進,通過補鏈、延鏈、強鏈,到2025年,培育形成2000億級的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家電制造業高地、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家電產業基地。
率先實現智能家電(居)產業化生產
“M鮮生二代冰箱通過微凍技術,可實現鮮肉33天長效保鮮。”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首席技術專家胡明勇介紹,該公司的二代冰箱找到了鮮肉保存的黃金溫度——零下3.5攝氏度,這個溫度可以減少鮮肉的營養流失。
近年來,“合肥造”家電通過發展高端智能家電、智能家居促進消費升級,惠而浦、TCL、美的等26戶企業推出智能家電產品或智能家居系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市累計有228款產品、系統通過智能家電(居)國家標準認證,總數居全國第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一代正在成為消費市場主力軍。可以預見,市場將會涌現各種功能、型式、款式、個性化的家電新品,將為市場結構的調整、營銷模式的創新帶來新機遇。”安徽智能家電聯盟秘書長朱家登說。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市要率先實現智能家電(居)產業化生產,完善產業鏈,包括芯片、集成電路、語音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要進行深度研究,加大智能家電與智能家居的融合度,加快產業化進程。
“未來,我們將加快本地智能家居龍頭企業的產業化速度,包括榮事達電子電器、科大訊飛、華米科技、大德中電、居博士等智能家居系統的產業化;加快與聯想智能生活家居、涂鴉及中啟實業智慧家電示范園區、杭州鴻雁電器智能開關、浙江正泰集團智能家居等智能家居核心企業的合作;推動中科星圖、傲林科技等項目的落地。”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打造美健個護等小家電產業基地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培育或引進智能家電個性化設計企業,在家電主機模塊化的基礎上,面向客戶,進行智能家電個性化設計,包括功能選項、外形設計、色彩變換,與其他家庭設施銜接等。
未來幾年,我市將重點打造以榮事達電子電器為代表的太陽能、智能坐便器、晾衣架等;以榮電集團為代表的電飯煲、掃地機、養生壺等;以惠而浦、西瑪科電器為代表的洗碗機、微波爐等;以華米科技為代表的手環、可穿戴智能健康產品等若干個國際國內知名小家電品牌,并形成小家電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建成美健個護小家電制造基地。
為促進小家電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我市將制定一系列鼓勵政策,讓大家電品牌企業利用品牌效應和自身的產業鏈、供應鏈,將小家電生產基地落戶我市。設立小家電發展基金,采取入股、無償資助、貼息貸款等形式,推動小家電產業發展。
我市還將充分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超前布局前沿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如,發揮“中國聲谷”人工智能技術、科大訊飛語音平臺等技術優勢,重點攻克互聯互通、網絡/信息安全、無線通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共性技術研究和芯片、傳感器等核心器件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