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 when you need it!床角、桌邊、衣柜內、廊道旁,家中的每個角落都會因你的出現而亮起,柔和,也會因你的離去而暗淡,靜謐,這便是對人體感應燈最貼切的描述。


日常生活中,你困得昏天暗地時不得不下床去關燈入睡,也會在漆黑的夜晚摸索著去衛生間,也會惆悵燈光的亮度總是不能恰到好處,時而覺得晃眼,時而覺得昏暗。正是這些訴求,人體感應燈應運而生,那么,這個改變光的黑科技有哪些奇妙之處呢?
人體感應燈,顧名思義,是一種利用紅外線、熱釋電原理感應人體活動信息的產品。 當人進入紅外感應模塊感應范圍內時,感應模塊就會輸出一個高電平脈沖信號,人離開感應范圍則自動延時關閉高電平,輸出低電平,直接驅動LED燈的開關。紅外感應模塊核心部件為熱釋電紅外傳感器,人體有恒定的體溫,一般在36到37℃,人體會發射10μm左右的特定波長紅外線,用專門設計的熱釋電傳感器就可以針對性的檢測這種紅外線的存在與否,當人體紅外線照射到傳感器上后,因熱釋電效應將向外釋放電荷,后續電路經檢測處理后就能產生控制信號。


熱釋電人體紅外線傳感器由敏感單元、阻抗變換器和濾光窗等三大部分組成。熱釋電傳感器是對溫度敏感的傳感器。它由陶瓷氧化物或壓電晶體元件組成,在元件兩個表面做成電極,在傳感器監測范圍內溫度有ΔT 的變化時,熱釋電效應會在兩個電極上產生電荷ΔQ,即在兩電極之間產生一微弱的電壓ΔV。由于它的輸出阻抗極高,在傳感器中有一個場效應管進行阻抗變換。熱釋電效應所產生的電荷ΔQ 會被空氣中的離子所結合而消失,即當環境溫度穩定不變時,ΔT=0,則傳感器無輸出。當人體進入檢測區,因人體溫度與環境溫度有差別,產生ΔT,則有ΔT 輸出;若人體進入檢測區后不動,則溫度沒有變化,傳感器也沒有輸出了。


當一些晶體受熱時,在晶體兩端將會產生數量相等而符號相反的電荷,這種由于熱變化產生的電極化現象,被稱為熱釋電效應。通常,晶體自發極化所產生的束縛電荷被來自空氣中附著在晶體表面的自由電子所中和,其自發極化電矩不能表現出來。當溫度變化時,晶體結構中的正負電荷重心相對移位,自發極化發生變化,晶體表面就會產生電荷耗盡,電荷耗盡的狀況正比于極化程度,下圖表示了熱釋電效應形成的原理。


以上說明了熱釋電效應人體紅外感應的原理,相對來說比較枯燥,而實際廠家在開發人體感應燈時,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使產品更加貼近我們生活的需求,功能也更加多樣化。比如,有的產品會有光敏控制選項,白天或光線強時不感應;或是溫度補償,在夏天溫度升高時,探測距離稍變短,溫度補償可做一定的性能補償;也可設置不同觸發方式,一種為不可重復觸發方式,即感應輸出高電平后,延時時間段一結束,輸出將自動從高電平變成低電平,另一種為可重復觸發方式,即感應輸出高電平后,在延時時間段內,如果有人體在其感應范圍活動,其輸出將一直保持高電平,直到人離開后才延時將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從而保證了產品功能的多樣化及智能化。


因此,人體感應燈也許不如那些復雜的黑科技高深,但也充滿著科技感,也更加和我們的生活貼近。筆者認為,合理選用不同類型、尺寸、功能的人體感應燈,放在一切你所需要的地方,會將家居點綴地得更加舒適、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