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為我國家電品牌成建制出海營造了良好的全球環境。如何看待本輪中國品牌出海?能夠為中國家電市場帶來多大的增量?中國家電產品具備哪些競爭優勢?電龍頭估值未來是否還有提升空間?在中國品牌出海的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投資家電板塊?我們特此邀請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家電行業分析師何偉,對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1. 何偉總您好!您如何看待本輪中國品牌出海?與十年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主持人你好,我們看到以聯想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十年前雖然也有成功出海的實踐,但過程艱辛,成功出海的品牌寥寥無幾。而本輪消費電器、消費電子、輕工產品品牌的出海,是成建制、大規模的出海。這是中國企業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全方位提升帶來的結果。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升級趨勢下,全球競爭優勢不再局限于成本優勢,已經轉換為全面的產業鏈優勢、產品優勢、零售效率優勢。很多產品在微創新上已經引領市場,中國品牌實現全球領先的大機會來臨。
跨境電商的發展使中國品牌出海門檻大幅降低。過去,中國企業對國外銷售渠道不熟悉,產品做好了準備,品牌出海難度還是很高,但現在要簡單很多。以石頭科技為例,初期以委托慕晨這樣專業的經銷商出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石頭科技自己到海外對接亞馬遜、線下渠道。俄速通等專業平臺的興起也使中國品牌出海門檻大大降低。這些專業跨境平臺早已超越純“電商”的范疇,可以提供多模塊、一站式服務,幫助國內品牌產品打通海外銷售的各個環節,幫助品牌企業建立自身的海外銷售渠道。
中國品牌在自身實力與外部環境方面都已經做好了成建制、大規模品牌出海的準備。我們預計3-5年,中國家電品牌(包括自有品牌、并購的外資品牌)有望在全球成為主流。
2. 那么本輪品牌出海能夠為中國家電市場帶來多大的增量?
從整體市場來看,2019年全球消費電器市場規模,中國達1189億美元,占全球26%,海外還有約3/4的廣闊的消費電器市場。其次,家電市場并不是成熟的市場,整體市場保持中個位數增長;從細分品類來看,仍有眾多新興品類在快速發展。即使是相對成熟的冰洗空,由于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仍有很大的滲透率提升空間。以空調為例,空調在氣候炎熱的東南亞、印度等地區普及率并不高,擁有很大的市場機會。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已經是全球家電代工基地,但產能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例如,中國只生產了全球約50%的冰箱、洗衣機,這種產品體積大,一般就近配套;家用空調特殊一些,中國生產了約80-90%;小家電中國生產的比例高,但很多小家電仍處于快速成長期。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品牌出海可以顯著地提升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天花板。
圖表:2019年全球各地區消費電器零售額占比

資料來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東南亞空調保有率與中國發展對比

資料來源:GfK,中國國家統計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3. 近期家電出口增速快,您認為明年是否有回落的壓力?
家電的出口,需要區分代工出口與品牌出海兩個概念。中國家電出口過去主要以代工為主,此次衛生事件下海外供應鏈受損,訂單向中國集中,實現了出口超預期的高增長。這種高增長隨著疫苗研發的突破,大家對其持續性產生質疑是合情合理的。從企業在手訂單判斷,2021年一季度的增長仍可以展望,二季度后要觀察。
但是,品牌出海的大趨勢不會受衛生事件短期因素的影響,并且只要中國品牌海外市場份額提升足夠快,生產地是否在不在中國也將不再是重點。比如TCL電子,除了中國,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都有產能布局,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能調配。美國提升關稅期間,越南、墨西哥工廠分配了更多產能。再如JS環球生活主要從合作伙伴處采購產品,美國提升關稅期間,JS環球生活要求合作伙伴在東南亞增加產能;最近考慮到美國下調關稅以及海外衛生事件的影響,訂單又開始往國內轉移。這種產能的轉移并不會對公司的業績產生很大影響,公司業績取決于品牌海外市場份額的提升。
圖表: 近期家電行業出口強勁

資料來源:中國家電業協會,產業在線,海關總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4. 好的,前面您提到中國企業在數字經濟升級趨勢下,具備競爭優勢,可否為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您覺得中國品牌真的可以跟戴森這樣的外資品牌直接競爭嗎?
我們認為,中國家電在全球具備產業鏈、產品的全面競爭力,與部分外資品牌在部分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力并不相斥。例如戴森的無線吸塵器確實在中國市場極具優勢。但是從產業全局來看,中國品牌已經具備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了。以產品創新為例,過去的十年中,中國企業一直在進行研發和產品升級,雖然不一定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突破,但中長期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冰箱、洗衣機,現在的西門子和十年前的西門子沒有太大差異,現在西門子在中國冰箱、洗衣機高端市場的地位也已經讓位給卡薩帝,卡薩帝的產品再反向輸出到歐美市場。
中國品牌在新興品類的產品創新優勢更明顯,清潔類產品今年中國市場的創新非常多。石頭、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新品側面帶攝像頭,實現障礙物規避;云鯨推出可自動洗拖布的掃拖一體機;歐美使用的有線的洗地機,科沃斯改進成無線洗地機,創造爆款添可。反觀戴森,今年沒有亮眼的產品創新升級。這些案例說明中國正在享受工程師紅利,中國的創新速度領跑全球。
圖表: 中國品牌產品技術創新、智能化發展速度遙遙領先

資料來源:Apple iTunes,公司公告,GFK,中金公司研究部
5. 那么您認為在歐美市場,國內品牌與國外競品相比,是否具有成本優勢,價格優勢?
品牌與品牌相比,很難說有非常大的成本優勢,因為歐美很多品牌也是在中國代工的。比如JS環球生活、SEB銷售的產品都是在中國采購的。
價差方面,目前中國品牌與歐美品牌的價差是明顯的,這與中國品牌海外發展的歷史和定位有關。如TCL電視和三星電視相比,同配置下TCL電視價格是三星電視價格的7折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但是,中國品牌和國外品牌定價、定位的差距在縮小,尤其在一些創新性的產品方面。以石頭科技的掃地機器人為例,去年石頭科技在美國市場同配置,甚至更好配置下的產品價格大概是iRobot 的5折水平。今年石頭科技推出了側面帶攝像頭、可以規避障礙物的新品,售價大概是iRobot高端產品的7-8折。隨著中國的產品創新,中國產品價格也是不斷上提的,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在的品牌出海非常像日本的1980-1990年代。60年代日本品牌剛出海時,也是相對低端的產品定位,后來隨著產品創新和品質改善,逐漸提升了定位。目前的中國也是類似的。韓國品牌在全球地位提升是在2000S年代,在1990S年代時,我記得當時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是低端產品。
6. 您覺得RCEP成立后,中國品牌如何打破海外品牌在當地市場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
日韓市場,消費者確實會更傾向于買本地的品牌。東南亞市場則因為日韓品牌布局比較早,在當地認知度更高。因此,對于傳統品類,如冰洗空、電飯煲,中國品牌多采用并購日韓品牌的策略進行擴張,這種策略也被證明是有效的。但是對于更新速度非常快的電子類產品,日韓企業已經跟不上中國的步伐。比如在手機領域,中國的小米、oppo、vivo,在東南亞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預期未來市場份額會繼續提升。
圖表: 日本、韓國、中國在全球家電市場影響力交接

資料來源:百度圖片,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7. 那么,您覺得與跨境電商龍頭如安克創新相比,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的線上運營能力怎么樣?
中國家電品牌企業目前與安克創新這種跨境電商相比,線上運營方面暫時并不具有優勢。跨境電商主要競爭力來自于對跨境線上渠道的熟練應用,利用中國強大的代工產業鏈能力,采購產品并銷售到海外,實現快速的增長。很多產品在中國并不具有性價比,卻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我們認為目前中國的品牌企業對海外電商渠道還處在學習的階段,能力還有大幅提升空間,品牌企業對海外電商渠道會越來越熟悉。
但是與此同時,與歐美等海外的同業競爭對手相比,中國家電品牌企業對電商前景判斷和商業意識是遙遙領先的。例如,美的集團今年開始把海外發展看成戰略性的方向,也把爭奪海外線上市場龍頭地位看作重要的海外擴張方式。再如,JS環球生活收購的SharkNinja在衛生事件期間增長非常強勁,但競爭對手SEB衛生事件期間是下滑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SharkNinja在JS環球的整合下,深刻意識到線上渠道的重要性,而SEB線上布局較為落后。
8. 我們看到,安克創新這種跨境電商以渠道為優勢,而家電品牌企業如美的以制造為優勢。那么您覺得,未來哪一類企業的發展可能會更好?
現階段來說,兩種商業模式的矛盾沖突并不顯著,是相輔相成的,中國品牌目前不僅需要繼續提升產品力,也需要繼續提升通路能力。我們認為,不同的產品適合不同的模式。比如小米想要顛覆家電行業,在某些家電領域如掃地機、電視確實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冰箱、洗衣機、空調市場的影響很小。再如安克創新,銷售的產品品類多,包括掃地機器人,但我們預計隨著石頭科技這種專業企業出海能力提升,渠道品牌將失去競爭力。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由于路徑依賴的存在,渠道優勢企業想要發展為產品優勢企業還是比較困難的,反之亦然,兩種模式發展的終局并不一定會殊途同歸,但現在以終局思維判斷為時尚早,目前仍是早期的藍海發展階段,看誰的速度快。
9. 我們知道,日本、韓國是傳統的家電強國,那么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您覺得中國市場是否會受到海外品牌的沖擊?
我們判斷中國市場不會受到沖擊。90年代,日本韓國的家電品牌在中國是非常強大的,也完成了生產線向中國的轉移。但中國品牌在過去20年逐漸實現了對這些品牌的擠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我們不排除部分小眾日韓品牌進入中國并取得一定的市場,畢竟現在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但這不會影響大的格局。以韓國的優勢產業彩電為例,現在電視面板的產能優勢在向中國傾斜,三星、LG在退出電視面板市場。這種情況下韓國的彩電產業一體化能力或將越來越弱,對中國再難以形成威脅。
10. 最后一個問題,相信也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我們看到目前家電龍頭估值已經到達歷史高位,您覺得未來還有提升空間嗎?在中國品牌出海的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投資家電板塊呢?
我們認為,首先需要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品牌出海的長期趨勢,雖然家電板塊估值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和其他消費板塊相比,家電板塊的估值有性價比優勢。當前家電板塊中長期投資機會首先在于品牌出海,其次在于品類爆發。家電板塊中短期投資機會,包括裝修相關需求超預期、相關標的估值正在修復。此外,白電龍頭在震蕩市場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機會。目前國內白電市場需求溫和復蘇,海外需求保持高增長。如果考慮中國家電全球化前景,成長性的天花板打開,家電龍頭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好的,感謝何偉總的精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