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企業推出空調,一向高調且喜歡罵人的董明珠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沉默,看似不同尋常的背后,折射出董的態度:小米做空調,值不得我罵。

8月10日,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1.5匹分體空調,定價4399元。
媒體反應熱烈,空調友商反應卻出奇地平淡,幾乎沒有人發表像樣的評論,連一向高調且喜歡罵人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竟然也選擇了不置一詞。
這幾年,小米生態不斷擴容:做手機,十分成功;做凈化器、充電寶,表現不錯;做電視,差強人意……做空調,這回能再創奇跡嗎?
我的預測是:小米做空調,99.9%的可能性是重蹈格力做手機的覆轍。
先看格力做手機。
格力做手機,至今已發布三款產品,號稱三代。據說一代銷量最大,賣了差不多10萬臺;二代上市至今一年有余,外界估計銷量在2.5萬臺左右。
今年6月15日,格力三代手機“色界”問世,上市第一天賣了5臺,成為公眾話題。經過媒體關注,第二天銷量大漲,上升至1847臺;第三天銷量持續攀升,沖高至3800臺,于是,媒體用“格力新手機兩天銷量大漲700多倍”來報道。
但是很快,媒體對格力手機三代的報道熱情即煙消云散,公眾對格力手機亦普遍持湊熱鬧、看笑話的心態。
有人說格力手機創造了一個奇跡:營銷力度大,市場銷量低,反差之大前所未有。
格力做手機,媒體鮮有雷軍的評論,僅有一次例外,是董明珠借雷軍的嘴說:“雷軍也說格力手機好”,至于雷軍說沒說過這話?外界無從論證。
三年連出三代手機,不及華為手機一天的銷量,“營銷女皇”董明珠拼命地為格力手機站臺,得到的仍然是消費者冷眼相待,看來董的公眾號召力不過爾爾。
我不知道面對格力手機銷售如此慘淡,雷軍的心情是什么樣,是高興呢還是高興呢?想當年董大姐一句萬丈豪情的“分分鐘滅掉小米”,一定讓雷軍恨得咬牙切齒。不過,雷軍終究是個爺們,心里這么想,嘴上并沒說。
事實上,已經有人用“越堅持越丟臉”來形容董明珠做手機。
格力做手機,路數堪稱奇葩。
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中山大學一個演講會上,出其不意地掏出手機并以盡可能平靜的語氣告訴大家:“格力手機已經出來了”。當時,我就做出評論,“進入手機領域是董明珠有史以來最大的決策失誤”。我的預判邏輯很簡單:董明珠的空調思維,根本不適合做手機。
這一點,從隨后董明珠關于格力手機的各種說法折射出來,比如她說,“格力要做三年用不壞的手機”、“格力手機賣一億臺沒問題”、“格力手機不僅能打電話,還是個智能遙控器”、“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必須是我”、“你們不買格力手機是不識貨”、“格力手機比蘋果還好”、“華為手機賣第一,格力手機賣第二”,……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為什么說空調思維不可能做成手機?這是空調與手機產品屬性不同所致。空調屬于功能型產品,有耐用品的特性;手機屬于信息類產品,有快消品特性。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產品思維和營銷思維;空調經驗,在手機上基本用不上。
格力做手機,事實上已經失敗,不管“營銷女皇”承不承認。
格力用空調的思維做手機已經遭遇失敗,小米用手機的思維做空調同樣不容樂觀。
我們看智米空調是這么介紹自己的: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為 1.5 匹,冷媒是常見的 R410A,壓縮機來自日立,一級能效,APF 值為 4.75,額定制冷量 3500W,最高制冷量4300W,額定制熱量 4500W,最高 6100W……
給人感覺這是在介紹一款手機配置。
如此介紹一款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空調,在主流空調企業看來太LOW了。把一款大眾化配置的產品拿來大書特書,折射出智米空調確實無差異化優勢。
這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空調屬于重資產行業——重制造、重安裝、重服務、重物流,輕資產企業壓根兒不適合進入。
比如,小米根本沒有空調銷售渠道,以銷售小件商品為主的小米之家并不適合空調產品進入。事實上,消費者也沒有在雜貨店買空調的觀念,他們通常選擇專賣店、家電連鎖、電商平臺購買空調。
而且,空調沒有安裝上墻之前屬于半成品,對安裝的要求是所有家電產品最高的,小米也不具備這一能力。
如果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都可以用時間來慢慢建立,有一個瓶頸恐怕給小米再多時間也未必能夠突破,那就是消費者的品牌觀念。
品牌具有指向性特征。消費者對小米的良好印象,主要指向于手機,很難嫁接到空調產品上;好比消費者對格力的良好印象,主要指向空調,很難嫁接到手機上是一個道理。
我們發現,和其他所有家電產品均不同,消費者對空調的品牌觀念特別強烈,他們只認少數幾個品牌,這是空調市場品牌集中度遠高于其他家電產品的原因,因此,僅格力、美的兩大品牌市場占有率就超過60%。
小米要改變消費者這種認知觀念非常困難,沒有極其卓越的產品和技術做支撐,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可以預言:智米空調想躋身中國空調第二陣營(年銷量在300萬—800萬臺之間)殊非易事,更別說躋身第一陣營了。
小米做空調依舊采取輕資產模式,既沒有工廠也沒有研發,甚至沒有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因此,給人的感覺就是“玩票”,玩得成最好,玩不成拉倒。
對于智米空調的未來,我相信董明珠看得非常清楚,不置一詞實屬懶得評論。
如果五年前小米堅定地進入空調領域,或許會讓空調企業驚出一身冷汗,而今,家電企業對互聯網企業心生恐懼的時代已經過去;相反,它們壓根不把小米放在眼里,深知它攪不起多大的風浪。
2017年被稱為“互聯網電視的轉折年”,這一年幾乎所有互聯網品牌的電視銷量均一落千丈,顯示出互聯網品牌對公眾的影響力正在急速下降,互聯網企業無所不能的時代過去了,小米的品牌號召力亦大不如前,這個時候選擇進入空調行業,時間上已經晚了至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