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時間不止,家電企業的戰斗就不能停歇。全面白熱化的家電下半年市場大戰已經引爆,四場硬仗正在等待所有廠商。
作者:賀揚
家電市場還是那個老樣子,不好也不壞,但越來越挑剔的用戶對于好產品的渴求很強烈;面對互聯網浪潮帶來的短平快節奏,讓擁有數萬人的家電廠家和幾百人的商家,都顯得龐大臃腫減負迫在眉睫;轉型升級這股浪潮已經從家電廠商內在任務,快速向一線市場推廣促銷覆蓋成為必經之路……
已經全面引爆的2017年下半年家電市場大戰,無論是跌跌不休的彩電廠商,節節上漲的空調廠商,還是彷徨的冰洗廠商,深度洗牌的廚電廠商,逆生長的小家電廠商,要想更好地適應這個復雜多變的商業競爭格局,應對來自同行和對手的突然襲擊,都必須要成功打響四場硬仗。
大規模戰
任何時候,中國家電廠商都不要懷疑規模的價值和意義。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規模都是中國家電企業面對外資洋品牌、參與世界家電市場競爭的最大籌碼。因此,無論上半年得失如何,下半年家電廠商都不能輕易放棄對于規模的追求。
當然下半年家電廠商的大規模戰,不是簡單的犧牲利潤沖擊規模,更不能降價促銷搶規模,而應該“機動靈活”追求有質量的規模化,堅決不能繼續走過去那種“低成本低品質”有量無質的規模化。
彩電和空調的巨頭進入門檻,已經被推高至一千萬臺;同樣,冰箱巨頭之爭的進入門檻也是一千萬臺;洗衣機巨頭也朝著一千萬臺目標發起沖擊;油煙機、電飯煲、洗碗機等一系列產品,都在朝著百萬臺,幾百萬臺的規模門檻沖擊。
從今年上半年一些家電廠商的動作可以看到,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品牌定位等手段,嘗試追求有質量的規模化放量上漲。特別是在中高端產品上的“量漲”,與低端產品的“一定規模”相融合。
新產品戰
產品的升級迭代從來沒有捷徑可走,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懈和真金白銀投入。
在打造差異化新產品的道路上,過去兩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取得顯著的進步,比過去10年所取得的成績都突出。但是與外資巨頭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在制造工藝、品質穩定性,以及差異化功能創新等方面,需要突破。
上半年很多廠商經營業績兩極分化的背后,正是“好產品”打造能力的分化。目前卡薩帝打造的冰箱洗衣機新品,零售價都在2、3萬元;方太的水槽洗碗機在1萬多,很多本土企業的獨立洗碗機才賣二三千元;海信的激光電視都在6、7萬元左右。這些看上去很貴的家電產品,在市場上卻“供不應求”。
打造差異化好產品,是所有家電企業的一項中長期戰略級任務,來不得半點“投機”、更不可能搞什么“歪門邪道”。就是扎扎實實投入研發,真正搞好智能制造,從用戶的痛點、抱怨和吐槽中,找到突破口。
目前的新產品創新,不能只是追求“新奇特”功能和概念創新。還是要回歸產品的本質,推動產品的功能性能、工業設計等品質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設計。真正讓好產品與用戶的需求相匹配,滿足體驗帶去驚喜和意外。
高效率戰
時間就是金錢,面對互聯網企業輕資產快節奏,家電廠商重資產慢步伐劣勢明顯。
相對大量的互聯網企業跨界沖擊,特別是在過去三年來,無論是小米、樂視,還是阿里、京東,大量家電廠商感受最明顯的就是,跟不上節奏,搞不清楚他們的套路。這恰恰反應出,習慣過去20多年運營模式和操作節奏的家電廠商,已經不適應未來的節奏。
下半年家電廠商必須要主動打響并引爆一場高效率戰,其核心不是簡單的通過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工具“減員增效”,減少成本和投入,增加利潤和營收。而是要全面提升團隊和組織的效率和速度,提升市場的反應速度,形成“以快制慢”的新運營節奏,而不是簡單的“以大壓小”。
在當前的商業競爭環境下,家電廠商之間的較量“唯快不破”。再大的規模和平臺,也都會遭遇“大企業病”和“組織臃腫癥”。唯有采取更高效、快捷、短平化的組織機構,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快促銷戰
活動活動,家電廠商要活下去必須動起來,這是唯一的生路,絕對不能止步。
雖然當前一大批家電廠商對于促銷活動陷入迷茫和進退兩難的境地。但只是促銷活動在實施和轉型過程中遭遇的必然困局。傳統的粗放式、野蠻式低價促銷和引爆,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自然促銷活動的效果只會越來越差。必須要采取的促銷促銷和手段。
一方面,市場、商家和用戶,都需要好的產品、好的方向和服務。在這種情況,推動促銷活動的精準化、精細化,真正讓促銷活動可以抓細節、抓執行、抓效果,才是整個家電廠商的正道。
另一方面,活動已經成為所有家電廠商出貨的唯一手段和路徑,活動不能停,一停就無法順利出貨和引爆。但是活動本身的操作模式和節奏,卻需要不斷的變化,即要推動促銷的快引爆、精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