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搜索引擎“準入門檻”較低,互聯網虛假信息泛濫,假冒品牌家電維修的現象十分突出,消費者頻頻中招。
記者從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家電專業辦公室(以下簡稱:家電辦)了解到,每年的7、8月份是電器維修、服務等相關投訴的高發期,雖然消保委多次發布相關警示信息,但是仍有許多消費者受騙上當。
5月30日,消費者劉先生家中空調出現不制冷現象,其通過網上搜索找到一家名為“上海精維家電制冷維修公司”的家電維修企業,于是便聯系對方上門維修。維修師傅收取消費者710元,上門換了一塊板子,并在單子上注明六個月的保修期限。當天晚上,消費者發現機器故障依舊,再聯系公司時公司推脫不予處理,遂訴至家電辦。
上海市消保委家電辦受理投訴后,立即根據消費者提供的電話號碼與該公司取得聯系。聯系幾次后,該公司不再回應。家電辦隨即根據網上信息實地進行察看,結果是根本就沒有這個門牌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什么每年都會有那么多消費者前赴后繼的受騙上當呢?
家電辦調研認為,造成該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許多消費者尋找品牌家電售后服務喜歡通過信箱小廣告、網絡搜索和電話查詢等方式,而這三種方式都存在風險。
例如,信箱小廣告打著“社區旗號”,很容易給人一種正規社區服務的假象,受騙上當者也以老年人居多;而網絡搜索、電話查詢則采取競價排名的收費方式,采取這樣的方式,如果只關注申報者的出價,而在資質審核方面把關不嚴的話,“李鬼”們就可能趁虛而入。
上海消保委表示,正規廠家的維修部一般不會采用這種方式,反而是那些別有用心,想要渾水摸魚的“李鬼”們對此非常熱衷,消費者依據這樣的結果找來的只能是“山寨特約維修部”,受騙上當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不僅嚴重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極大地傷害了合法經營的正規企業的信譽和權益。
家電維修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但由于這些“公司”多是未經工商注冊登記或無真實地址的“黑公司”,處理難度很大,消費者也經常因此遭受損失。
因此,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家電專業辦公室提醒廣大消費者:
1、謹慎對待從網上搜索、電話查詢、信箱小廣告等途徑得來的家電維修企業信息;
2、消費者可以登錄相關的消保委網站、電子產品維修服務行業協會網站以及家電服務熱線網站等機構查詢正規家電維修企業信息;
3、消費者可以去家電大賣場的品牌專柜詢問、核實正規家電維修企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