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質量問題。并且,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中央經濟會議,習近平就突出強調,要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主,并且提出三個“轉變”: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7年2月23日,全國智能馬桶產品質量攻堅、政產學研檢聯盟在浙江臺州正式啟動。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浙江省省副省長朱從玖、臺州市委書記王昌榮,以及來自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啟動儀式。
促進政產學研檢一體化 打好產品質量攻堅關
目前,以浙江臺州為主要代表的中國智能馬桶企業發展迅速,影響力巨大,但仍然面臨著研發與檢測能力薄弱、自主品牌缺失、技術人才匱乏等諸多問題,迫切需要引進高端科研人才。
“市政府將智能馬桶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其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全國智能馬桶產品質量攻堅、政產學研檢聯盟的成立,意義重大,機會難得。這既是對臺州智能馬桶產業發展的鼓勵,更是對臺州智能馬桶產品質量提升的鞭策。”臺州市委書記王昌榮表示。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智能馬桶、電飯煲等日用消費品出現了大量消費外溢現象,而智能馬桶已經成為消費外溢現象的突出代表和象征符號。近年來,質檢總局大力引導、培育和規范智能馬桶發展,推動智能馬桶產品整體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其中臺州地區的提升尤為明顯。
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司長張文兵表示:“為進一步提升智能馬桶產品質量,引導消費外溢回流,我們組織地方質監部門、檢測機構、行業協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開展國內外行業數據比對,組織專家開展研討分析,得出初步質量診斷意見,認為我國智能馬桶產品在關鍵零部件可靠性、生產環節控制和設計水平等方面急需提升。對此,我們制定了智能馬桶產品質量攻堅計劃。籌劃打好質量提升的三個攻關戰。”
一、打好零部件質量提升的攻堅戰。
針對智能馬桶的加熱性問題,由于國內部分地區的水質較硬,加熱性易產生水垢、堵塞等問題,且控溫精讀較低。針對這個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通過添加前置過濾器、改善流道設計、水箱等措施。逐步提高研發國產高質量陶瓷零部件的進度。針對控制器產生的問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國內衛生間大多干濕不分離,這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部分產品防潮防濕性能不足,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從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生產管控等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對重要部件進行防水處理,采用吸濕性較低的電子原件。
二、打好質量生產水平提升的攻堅戰。
提高馬桶先進標準建設,安排相關技術專家到智能馬桶生產企業進行標準培訓等活動,開展智能產品國內外標準的比對。推動企業參與國家行業、聯盟標準的修訂,鼓勵企業積極采用高標準生產。強化一線工人的工匠精神,
三、打好設計水平提升的攻堅戰
產品質量高低、尤其是體驗滿意度的高低與設計密不可分。促進提高企業產品設計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我們將開展設計水平提升工作。從企業入手,提高產品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增加對設計部門的資金投入,擺脫依靠模仿的低端設計形象;從用戶入手,倡導改進價值,利用互聯網優勢跟進用戶體驗感受;從人才入手,開展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推動企業與高校對接,提升工業人才培養的步伐。
堅持供給側改革 實現三個“轉變”
近兩年來,中央強調進行供給側改革時反復強調,要提高供給質量的極端重要性。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供給質量。2015年以來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次指出了以智能馬桶為代表的質量問題:“我們的航天技術、高鐵技術都領先于世界,但是馬桶質量卻不過關,這在道理上說不通。”正是由于我國消費者對于智能馬桶產品的需求變了,但是供給側沒有變,引起了消費的外流。
據了解,臺州市政府在2016年下決心從技術抓起,斥資8000千萬創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智能馬桶質檢中心,旨在為智能馬桶企業提供權威質檢平臺,打造臺州千億元的智能馬桶產業。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已經針對消費者關注的10類消費品深入開展了消費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數據顯示,在全國范圍內,這10類重點消費品的總體抽查合格率達到90.3%,同比上升5.2個百分點。其中,智能馬桶產業呈現“四升一降”的可喜趨勢。
“我們十分清楚,在質量改革上下的氣力還遠遠不夠。我們所取得的質檢成績與消費者的期望與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我們的具體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特別是智能馬桶的許多零部件,大多還是從日本的公司采購的。雖然這在國際市場是正常現象,但我們要培養民族品牌,仍然面對很嚴峻的壓力。”支樹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