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賣場人氣較低 空調廠商不敢輕言漲價
對于空調、冰洗、彩電等大家電廠商來說,目前正面臨一個“兩難”的尷尬:一方面,據中怡康線下周度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期間,空調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分別負增長16.5%、13.4%。為了改變節后人氣冷清的局面,賣場必須祭出各種促銷法寶。
可另一方面,銅、鋁等常見家電原材料的大幅漲價,又讓空調和彩電廠商們“投鼠忌器”,不敢輕言漲價。
這邊說降
節后人氣淡 賣場紛紛促銷
本周二,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家電賣場看到,除了電飯煲、豆漿機等小家電專柜前有市民購買外,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等大家電專柜則似乎仍處于放假狀態,人氣相當冷清。時已到下午16時,一名賣場銷售人員卻說,記者是其當天接待的第一位顧客。針對賣場冷清的情況,國美電器信和廣場店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正常:“促銷活動還沒開始。大多數消費者都是等到有活動才會入手。”
奧維云網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2017年元春大促銷期間(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29日),全國彩電市場的成交量為800萬臺,同比下滑了8.9%。其中,線上渠道銷量同比增長38%;線下渠道的大連鎖、百貨商店、超市等渠道分別下滑了18%、27%、2%。
國美信和廣場店一名負責彩電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元旦起,雖然該賣場共售出近300臺彩電,但仍屬于冷靜開場。而櫻花衛廚廣州分公司經理楊志堅也表示,從元旦起,燃氣灶具、油煙機等產品線上線下銷量同比均下滑了13%左右。
對于元春大促銷期間大家電線下銷量不佳的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主要是受春節時間前移影響。“大件的家電產品,有需求的消費者一般都會在春節前就購買。2016年春節在2月份,今年提前到1月,這預留給消費者選購的時間就少了,同比出現下滑也正常。”楊志堅表示。
而節后賣場人流量冷清的狀況,也讓商家按捺不住了。國美、蘇寧都拿出了促銷法寶。僅2月份,廣州國美除了借情人節等節日造勢,送出999朵玫瑰花等大禮外,還將在月底舉辦空調促銷節;同樣,蘇寧也在月底打出預存購買更優惠的大招。
那邊說漲
銅價刷新高 空調彩電漲價風起
這邊廂是促銷活動輪番上陣,那邊廂,家電行業漲價風聲四起。據業內人士分析,本周,銅的價格突破五萬關口,刷新兩年半高點至50620元/噸。不僅是銅、鋁等常見家電原材料漲價,就連包裝用的紙箱價格都出現上漲。
銅價上漲,對空調這種耗銅量巨大的產品價格沖擊最大。漲還是不漲,目前各大廠商都不敢輕舉妄動。昨日,格力電器廣州市場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格力空調暫未接到漲價通知,而且還將在3月開啟優惠促銷。
記者走訪賣場時,就有不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空調價格在去年下半年曾有過小幅度上調,可由于銷售旺季即將開啟,為了搶量多數廠商都不敢再輕易漲價,賣場內有的品牌甚至還打出優惠價,不少樣板機上掛著直降100元、300元的牌子。
國美電器信和廣場店海信空調專柜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有庫存的產品暫時不會漲價,但只要進新貨,價格或多或少會有所上調。而科龍一款大一匹節能空調的售價為2799元,下一批貨源售價將漲至3199元。
彩電同樣身陷漲價輿論中,國美某彩電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9月起,32英寸至55英寸彩電價格上漲了15%~30%,其中,海信一款49英寸的ULED去年售價2800元,現已漲至3300元。雖然55英寸以上的彩電價格暫時平穩,但預計這股漲價風波將持續到第二季度,屆時大尺寸彩電也將會漲價。
同樣,在蘇寧信和廣場店,一名負責長虹彩電的銷售人員也表示,32英寸、40英寸等中小尺寸彩電確實漲了100多元,而且價格還在持續增長中。
相關鏈接
為促進線下銷量家電廠商各出奇招
進入2017年,線下家電銷售仍壓力重重。各大廠商也紛紛“出大招”,有的重新布局渠道,有的翻新門店加強體驗式消費,力圖做到線上線下共同發展。
海信廣州市場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將對線下銷售渠道重新布局。“在線下將主推海信電視的高端產品,尤其是大尺寸的激光電視。”同樣,從去年起,格力電器廣州分部也對廣州各大門店的裝修風格進行翻新。“以前,專賣店只是單純把產品陳列出來。現在,我們為每款產品都設計了‘專有區域’,方便消費者體驗對比。”格力廣州市場負責人表示,體驗式消費是線下賣場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下一步格力將把精力放在門店的優化上。
而櫻花衛廚則是在價格上下功夫。“因為和供應商簽訂的合同暫未更新,所以櫻花衛廚產品在短期內不會漲價。”楊志堅表示,而為了提高線下賣場的銷量,今年將對線下廚衛產品的價格作出調整,做到線上線下同價。
記者手記
促銷既是法寶也是魔咒
春節假期已過去近半個月,記者走訪的家電賣場仍是人氣冷清。銷售人員卻早已見怪不怪,異口同聲地解釋說是因為促銷季未到。
曾幾何時,家電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每年銷售量都在節節攀升。但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無論是專業賣場還是品牌專賣店,促銷仿佛成了一劑萬能的良藥,也成了一劑無法脫身的毒藥。
記者從奧維云網了解到,2016年國內彩電、空調年銷量接近5000萬臺,冰箱、洗衣機的年銷量也超過3500萬臺。如此巨大的市場容量,基本都是在促銷下得以實現的。可是,對促銷過度的依賴,卻讓商家一旦脫離促銷就不知道怎樣賣商品了。
說起促銷,一位家電業資深銷售人員向記者形容:促銷就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每次家電品牌要搞促銷,他都覺得無奈,但又不敢輕易舍棄,“10位消費者可能有6種消費習慣,但只要有一位消費者喜歡在促銷季買東西,我們就必須照顧到。”
或許是對促銷過分依賴,忽略對營銷的系統管理,忽視了長期競爭優勢地位的建立,才導致了如今線下市場冷清的局面。從短期來看,促銷對于廠商擴大市場份額確實有效。只是,企業有限的精力、消費者寶貴的獵奇心還能被消費多久呢?(鄭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