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電器停產重整
“新飛走向停產沒落的根本原因,是戰略決策失誤,疏于研發投資,加上在經營壓力下壓縮成本,質量自然就不能保證了”
“廣告做得好,沒有新飛冰箱好!”這句廣告詞曾在20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
不過近日,新飛“休憩”了。多家媒體報道,11月1日,河南新飛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上述3家公司以下簡稱新飛)聯合發布一份重整說明,表示“迫于資金鏈壓力,公司目前唯有停止生產活動”,且已經在2017年10月31日向河南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重整申請。
上述重整說明表示,新飛準備通過重整方式,取得法律保護,使公司能進入相對安全的經營環境,并可以專注于公司再生的戰略設計。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向新飛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不過,法治周末記者最后聯系上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向其核實了新飛停產重整的真實性。
鐵管冰箱的售后配件成難題
通過查詢新飛官方網站,法治周末記者發現,其在線銷售的各類型號冰箱都處于“可購買數量為0”的狀態。
“如果消費者相中的冰箱在官網無貨,可以到線下銷售端購買。新飛在線下還是有銷售端存在的。”新飛客服人員稱。
可是,法治周末記者連續尋找新飛線下銷售端近兩周,卻未發現任何線下痕跡。
在北京一家國美電器商城內,記者從海爾冰箱一位張姓銷售人員處獲知,這里曾有過新飛冰箱柜臺,但早在一年前,該柜臺和電器就已經被轉讓出售。
法治周末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新飛停產給用戶帶來的最大困惑就是,售后服務怎么辦?對此,新飛客服人員回復稱,如果消費者的新飛冰箱出現維修問題,新飛依然會為消費者安排維修。
不過,一位銷售家電多年的李先生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新飛冰箱在冰箱銷售界被冠以“鐵管冰箱”的外號,這也給新飛的售后維修增加了難度。
李先生稱,冰箱的制冷管等管道一般分為銅管、鋁管、銅鋁管、鍍鋅鐵管等材質,相比于鐵管,這類管道具有耐腐蝕、抗氧化、壽命長等特點,而新飛這幾年生產的冰箱大多是鐵制制冷管,不僅壽命短,而且極易生銹。
“新飛停產重組對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冰箱的維修和售后,因為新飛停產,很多零部件的配送成了問題,保修期內如果沒有其他替代零部件,將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麻煩。這段時間是老舊用戶的‘煎熬期’。”家電業專家胡洪森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引入的外資不懂中國市場
其實,這次并非是新飛第一次遭遇停產危機。
早在2012年10月,由于工資低于河南省新鄉市平均薪資,新飛員工封堵了廠區大門。隨后,在河南省新鄉市政府的介入和調解下,新飛電器高層向新飛員工妥協。
不到一年后,新飛又宣布,從2013年5月28日起,部分生產線停產,辭退了部分員工。
為什么曾經以質量“安身立命”的國產冰箱“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飛,會屢次面臨停產危機?
在品牌維護和產品運營上錯失領先地位后,新飛曾引進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隆電器)參股,試圖改變落后的窘境。
“但豐隆電器并不是一個制造型企業,無制造行業的經驗。”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且由于外資企業在管理模式、產品創新等方面與本土“風俗習慣”差異很大,最終沒有研發出改變新飛命運的良方。
“外資的引入,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新飛冰箱停產的命運。”胡洪森說道。
不過,投資專家、家電產業觀察家占豪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新飛走向停產沒落的根本原因,是戰略決策失誤,特別是在引入外資后,外資決策層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簡單粗暴地投入巨資,與其他品牌拼廣告、拼代言,結果導致產品沒有根據市場需求升級,從而在中國白色家電爆發的十年時間里逐漸被邊緣化。
“疏于研發投資,加上在經營壓力下壓縮成本,質量自然就不能保證了。”占豪說道。
適應市場的能力弱
拋開引進外資企業造成水土不服等原因外,胡洪森認為,新飛的沒落還與冰箱行業處在結構調整期有關。
據他介紹,自2005年以來,中國冰箱產業持續高速增長,從2005年的3105.58萬臺增長至2016年的9238.3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為9.51%。特別是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家電補貼等政策利好因素的影響,冰箱產銷量保持快速增長。
不過,隨著相關補貼政策退出等因素,我國家用冰箱產量增速放緩,進入穩定期,產業也面臨新的調整。特別是受節能減排、消費升級、技術創新、“互聯網+”帶來的基礎設施升級等因素推動,冰箱市場產品結構升級的趨勢更加明顯。
劉步塵總結道,在中國冰箱市場,除了國產的海爾和美的,以及西門子、三星等外資品牌以外,其他品牌表現都不夠好,尤其是一些老名牌冰箱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衰落,主要原因還是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弱,導致產品力和品牌力下降。
“升級的過程也是市場擇優劣汰的過程。”胡洪森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在行情好的時候,不同品牌的市場表現都很好,但是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對一些品牌知名度相對較小,在技術研發方面較弱的企業提出現實挑戰。
在胡洪森看來,在市場向大品牌集中的背景下,這對包括新飛、容聲、長虹等眾多二三線品牌都提出了考驗。“事實證明,它們在市場推廣、結構升級以及營銷力度上都落后于美的、海爾等大企業,這也造成現階段市場的被動。”胡洪森說。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