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博會第一天,當同事從櫥窗經過的時候,手忙腳亂按下快門,看見樣片后,同事覺得好新鮮的感覺,呵呵,我心里默默在想,好的是家具,新的是時間,鮮的那可不是你。話說回來,新鮮的感覺是什么,新鮮或許從來就是對未來和進入未知的渴望,似乎遙不可期,正是因為我們太想摘星星卻看不見腳下的鮮花。

◆ 傳統文化和技藝對于中式家具而言,正是那些花兒。星星們的遙不可及造就了莫名的新鮮感,眼前一亮荷爾蒙敞開跑,你摘一個試試?那倒也是,伸手跳一跳是比彎下身子來得輕松。做中式家具的人,就是那些拾花斂穗的人,確實比較累。

◆ 這些花兒的累積,成了中式家具設計師的壓艙物,決定這一路的穩與順。有了理論的大船,還必須是個舵手能親自做家具,這看上去并不容易和順利,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至少可以是它的對手。慶幸的是,已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投身其中,當這些中堅力量崛起的時候,傳承之路才不會只是一場短跑。

◆ 傳統文化、傳統手工技藝、做中式家具,是代與代之間的接力賽。原則上讓奮斗者的后代享受成功的果實,是對奮斗者的獎賞,但花兒是有落期的,就常不被人關注,星星不一樣,要落一個下來,那還是頭條。不過在做家具的這幾代人身上,每一代人就著完成自己這一棒的心態跑下去,像是宿命,更像是花兒已種在自己的身上。

◆ 講個虐心的笑話:做家具能做多久?那得看怎么做了,做好了,能把廠子做沒掉。這是大部分人不愿意看到但事實存在的現狀,行業特殊性決定成本門檻極高,這個成本里面,人力、物力、財力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審美成本”。物質成本決定家具的下限,審美成本決定家具的上限。

◆ 審美成本其實不難理解,但難在量化成標準,特別是在青年時期,興味多要在這個階段設法培養,過了花兒的正常時節,便會凋落。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技藝的入門,極其乏味,甚至殘酷,門里面黑漆漆的弄堂很長,走回頭路的人太多。青年從業者的審美成本不一,造就作品也就不一樣,恰恰有趣的是,或許因為難以量化審美,也就成了各個設計師的標簽和符號。標簽和符號堅持下去,也是不容易的。

◆ 在初期,標簽和符號會被輕易的界定,界定為“新”,不一樣就是“新”,而新的出現,短時間內,就是新鮮感。接受和不接受一目了然,不過總會有好的一方面出現,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去求新,一個接著一個,直到變成星星。很少能堅持把這個新,這個標簽和符號,堅定地做下去,直到成為系列,系列的建立,才是對傳統文化,傳統手工技藝,走出入門那段長長里弄的決心。

◆ 伸手的決心沒有,能可及到什么?仙游紅博會,相信會看到很多的拾花人,這里不得不提到“中式美學研習社”,這是仙游那些喜歡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并在做著的人的社群,也包括兩木創始人林銳群,這一次中式美學研習社成系列的展示了傳統文化的觸手可及,木、雕、漆、石、琴……具體不劇透,來這兒看看的時候,對面就是兩木館,上面的圖片太過籠統,明式、清式、當代中式……具體也不劇透,來兩木看看吧,對面就是中式美學研習社。

◆ 紅博會兩木館掠影。

◆ 紅博會兩木館掠影。

◆ 紅博會兩木館掠影。

◆ 紅博會兩木館掠影。

◆ 紅博會兩木館掠影。

讓家具回到過去
延伸到未來
——兩木創始人 林銳群
5、6、7、8日
仙游紅博會
期待與您見面
8、9、10、11日
深圳文博會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