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想著通過創新一夜暴紅、一款爆銷、一步登頂,卻一直沒有弄清楚創新到底是什么?創新到底需要什么?創新又能帶來什么?這就是當前不少家電廠商對于創新的“癡心妄想”。將創新作為一把神藥,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卻很少出現真正靠創新一夜崛起的企業。
也就是最近幾年的時間,不少家電廠商對于創新的理解和奢望,已經步入一種“走火入魔”的階段。客觀來說,就是對于創新寄予了大量不切實際的奢望,總是希望憑借創新一招,就可以解決當前的市場泥潭、業績寒冬;破局產品滯銷、決戰高端市場;打通線上線下、實現多方共贏。
有夢想、總是好的。但是在對于創新寄予厚望之前,很多家電企業并沒有真正搞清楚創新的真正內涵。出現了偏執化、狹隘化,甚至是極端化的怪象。比如說,認為創新就是在產品技術層面,就應該推出一系列黑科技、原創發明科技,甚至是中國領先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卻忽視了家電產品近百年來,圍繞產品核心技術層面的創新難度越來越大,不是一些家電企業短短幾個月,或者一年兩年的投入,就能解決的問題。
同樣在打造技術創新能力時,很多企業就認為招幾個技術人員,投入一些設備和實驗室,就可以了。卻忽視技術創新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不是單一技術人員的問題,而是要建立技術團隊;同樣不只是關注應用型技術的研發,還要向上進一步突破關注基礎型甚至是未來型技術的布局。這需要的不只是時間和空間,更有企業持續在技術創新上的資金、人力投入。
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家電企業容易將技術創新理解狹隘化,認為只有在產品上的技術創新才是創新,而在產品制造、產品營銷、產品服務等領域的創新,往往被忽視,甚至不被重視。從而導致這幾年家電市場上出現一輪持續不斷的產品技術創新炒作熱潮,卻對于營銷、服務、制造等諸多核心環節的創新,要么不重視,要么不在乎,要么不進行。從而讓創新在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陷入了割裂式通道中。
當然更讓很多家電企業不能接受的,就是創新投入產出周期過于漫長,甚至還會存在風險,從而導致一大批的家電企業在創新上總是會出現“前進兩步、后步三步”的裹足不前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電創新是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的人、財、物等各個要素。如果以點代面評估創新的效果,很容易讓家電企業陷入“創新難度大,創新效果差”泥潭,最終又將創新變成一陣風,從而很快拋在腦后。
更讓人氣憤的是,一些家電企業一邊高喊著大創新,另一邊卻通過低價格傾斜同質化產品,將創新變成一種口號和概念,卻忽視了創新真正的價值:雖然不會在短期內快速提升業績,卻可以長期推動家電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擁有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以及產品的定義權。可以探索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新跑道。
創新的確是當前很多家電企業走出寒冬的一把鑰匙,但這絕對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對于家電廠商來說,當務之急要明確創新的邊界和內容,不能只盯著產品硬件創新,還要關注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全鏈接創新;二是要明確創新的價值和意義,不能將創新變成短期拯救虧損業績的工具,不能以簡單的投入產出比計算創新的價值,而是應該真正建立自我突破式的系統創新。
不否定創新的價值,但也不能高估創新的能力。對于所有家電企業來說,都需要通過構建創新一盤棋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和阻力。卻不能只是停留在創新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