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加速了社會發展進程,改變了我們學習、工作、溝通的方式,現在的我們也依然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巨大紅利,但無論承認與否,在紅利的背后一直隱藏著網絡安全問題,小到個人隱私,大家國家信息安全。基于互聯網的物聯網世界同樣如此,物聯網即將引流一股新的發展潮流,安全問題也無時無刻不在。
物聯網,包括智能 家居 ,安全問題對消費者生活都有負面影響,并最終將反噬廠商本身,不加以重視,甚至會被消費者拋棄,走向滅亡。如今,家電廠商正邁向智能 家居 領域,家電廠商原始家底雄厚,轉向智能 家居 能進一步拓展盈利空間。不過,稍不留神也可能成為智能 家居 安全問題的犧牲品,從此萬劫不復。
家電企業要么革命,要么被革
智能是一場革命,早有跡象,首當其沖的是功能手機,就連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航母型企業至今還處于瀕死邊緣,淹淹一息。在智能手機初現之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不以為然,結果錯過之后,即便有微軟、聯想注入互聯網基因,還是沒能逃脫被淘汰的命運。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進一步擴展和延伸,手機之后, 家居 是又一個被逼到交叉路口的行業,特別是家電廠商將面臨生死抉擇。如若不能及時抓住機遇,參與到革命中來,下場恐怕會與諾基亞、摩托羅拉一樣,完全被邊緣化。
最近幾年,家電行業一直有寒冬之說,整體表現不景氣。受經濟大環境、生產方式老化、產能過盛、家電迭代周期長等因素影響,去年的傳統家電行業死氣沉沉,總體跌多漲少,冰箱、洗衣機、空調以及小家電等基本都呈下滑趨勢,并且下跌幅度大,增長空間微小。加之面臨智能浪潮的沖擊,家電廠商需要轉變思路,通過轉型升級來進行“加衣御寒”。
為了避免被智能浪潮拍死在沙灘上,國內外家電廠商紛紛展開智能化升級,且不滿足于智能家電。美的、海爾早前發布智慧 家居 戰略后,今年AWE開幕前,又不約而同提出智能 家居 服務平臺或智慧生態圈的建設;三星、LG在家電逐步智能化的過程中,也陸續推出智能 家居 平臺,以及 家居 硬件,如智能燈泡等。
智能 家居 雖好,但骨頭不好啃
智能家電縱向上為家電打開了智能之門,智能 家居 橫向為智能家電拓寬物聯網之路,從家電到智能 家居 是一個飛躍性的轉變。站在智能 家居 的風口上,家電企業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變化,成功飛起來。不過,智能 家居 雖然是發展潮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但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
家電廠商轉型升級,不是單純地擁抱互聯網,更不是到智能 家居 領域墾荒。隔行如隔山,家電廠商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以全新的物聯網、通信、云計算等技術迎接機遇和挑戰,實現家電產品智能化,應對技術門檻帶來的轉型陣痛。在智能方面,家電廠商有三大門檻要越過。
1.技術之難。一臺智能家電的“智能”方面,應有功能和功能觸發方式兩部分,前者包括監測、感知、學習、分析、判斷等能力,后者則是指人機交互的形式或方法,如本地控制、移動端(手機、平板、手環、戒指等)控制、語音控制、手勢控制、全息管理等。家電廠商有一定的自動化技術積累,但傳感技術和控制技術不是一日能練成的。
2.標準之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家電廠商要智能升級,首先需要解決連接的問題,包括聯網和連物,所以它們應該掌握“+互聯網”,并且擁有 “物聯網思維”,結合二者的方法論構建設備之間的聯系。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家電廠商的主要策略是在家電中植入通信模塊(WiFi模塊等),實現多款家電一款APP控制,但也是僅此而已,物物相聯的標準仍懸而未決,沒有統一的標準。
3.安全之痛。無安全,不智能,安全隱患是物聯網行業的難題,家電廠商需要謹慎對待。往年以打假為主的315晚會,今年趕上了潮流。晚會曝光對象重點放在了智能硬件安全問題上,無人機、網絡攝像頭、汽車、洗衣機、烤箱等多款智能硬件無一幸免,全部淪為黑客的“刀下鬼”,迅速慘遭破解。借315影響力,智能家電安全問題,算是被徹底擺在大眾面前,并轉化為談資,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