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品牌裂帛、伊米妮共同出資開發的新箱包品牌“蓮燦”正式上線,引起電商行業內外關注。據了解,新品牌的產品設計和視覺制作主要由裂帛來完成,伊米妮則負責產品制作、銷售以及平臺運營。事實上,隨著傳統品牌、國際品牌的上線,流量紅利逐漸減弱,電商行業競爭越來越趨向白熱化,像這樣淘品牌之間“抱團取暖”的現象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近年來,包括韓都衣舍、茵曼、林氏木業、三只松鼠等在內的淘品牌們都在積極尋找各自的“突圍”之路!
并購整合,抱團取暖
作為淘寶早期紅利的獲利者,淘品牌的創始人們比誰都熟悉電商的規律,早在2011年的黃金時期,他們便已經敏銳的嗅到市場潮流,策劃著開發新品牌。
淘品牌做子品牌的第一步往往是并購。2012年韓都衣舍收購素縷,2013年茵曼并購初語,裂帛并購天使之城和LadyAngel,2014年韓都衣舍和茵曼分別收購包括迪葵納、秋売在內的數個淘品牌,進一步擴展了產品線。
淘品牌之間的并購剛開始并不被看好,畢竟不同風格甚至不同品類的兩個品牌聯合,看起來并不那么搭調。然而,事實證明規模較大的淘品牌有完善的運營體系,能幫助小型淘品牌少走彎路,在流量上有一定導流作用。另外小型淘品牌也有各自的優勢與特定消費群體,對于大型淘品牌會有補充作用。
在業界看來,淘品牌通過并購等方式擴充產品線,能夠更好的搶占市場份額。在這個眾人求變的時代,不能一味快速彌補自短,而更應該借助別人長處,相互補充,才能顯著提升競爭力。未來兩年,淘品牌之間并購整合、抱團取暖的現象仍然常見。
開拓線下,突破渠道
一直以來,淘品牌的體驗一直是營銷短板,再加上傳統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紛紛上線沖擊,開拓線下渠道成為淘品牌突圍的重要方式。就在春節前,女裝淘品牌七格格旗下子品牌在杭州開設實體店,這是繼茵曼、初語、三只松鼠、林氏木業等淘品牌落地之后,淘品牌再次加速布局實體店。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多個淘品牌進駐線下是由于線上的規模化發展受限,欲實現更大規模的拓展回歸線下是首選。在這方面,林氏木業是第一個踏出淘品牌圈子的典型。林氏木業于2014年8月推出“O2O體驗館”項目,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建立線下家具體驗館,并宣稱將在2016年門店數量達30家。
在購買體驗方面,林氏木業采用整體式空間搭配裝修,更好展示家具的同時,給消費者更充分的體驗。另外,線下體驗館的產品、價格、服務與線上實行同步一體化,顧客只需通過手機掃碼,即可獲得產品相關信息,并可完成支付。
開拓線下是淘品牌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商業本質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等體驗,僅僅線上的價格和圖片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要想完整實現商業閉環,淘品牌必須回歸到線下,實現線上線下的雙向導流與互動。
堅守產品,深耕細作
對于只想做品牌的淘品牌而言,上述這些出路可能并不完全可行。當淘品牌的潮水退去后,商業的本質最終停留于產品之上。
一個好產品推向市場,未必一定成功,但不好的產品,無論如何營銷,最終都必然走向失敗。因此,淘品牌需把重點回歸到產品本身,好產品才是硬道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的附加值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隨著電商發展迅猛,商品供應越來越豐富,用戶可以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時,中間市場已經逐漸消失,市場呈現細分化、小眾化的特色。
現存的淘品牌也都有自己的鮮明風格和特色:韓都衣舍的韓國風、茵曼的文藝風、裂帛的民族風、阿芙的精油、御泥坊的面膜、三只松鼠的堅果、林氏木業的全風格多品類家具……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深耕精分市場,打造有特色的優勢產品,從而贏得消費者的喜愛。
不難發現,裂帛與伊米妮的合作,何嘗不就是通過精準切合消費者的產品進行突破,催生空白市場。無論成敗,都是淘品牌在創新中尋找新活力,或許能給眾多淘品牌之后的“突圍”給予新方向。
隨著線下品牌的全面電商化,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淘品牌和線下品牌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最終二者將相互融合。企業只有順應現在的市場環境,主動出擊,牢牢地抓緊客戶,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突圍”之路,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機遇和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