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家電時代 價格戰仍在
功能單一、市場飽和度很高的家電賣場,如今與前幾年已不可同日而語,有些“冷清”。而家電生產企業在遭遇庫存和利潤的陣痛之后,也幾乎是一夜之間從智能手機的火爆市場大受啟發,從而集體轉向智能家電時代,一時間各種智能概念甚囂塵上,似乎只要沾上了智能的邊,即便價格高一點也會所向披靡。
那意思仿似只要是臺智能家電,消費者就會趨之若鶩去瘋狂購買,一切仿佛都與價格無關,甚至有人認為智能家電時代價格戰或將失效。價格戰在與智能機的對決中,真的會失去應有效力嗎,這難免有點癡人說夢,或是錢多人傻的味道。
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智能家電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原本無可厚非。但對這一潛在市場,除了海爾、海信、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急欲深耕發力外,京東、阿里等電商也希望把客戶端優勢延伸到家庭,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則試圖通過搶占家庭智能系統來植入商業。除此之外,一眾創業公司和外來者對此也是虎視眈眈,渴盼從中能分到一杯濃羹。
往往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這在智能電視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當時橫空而出的智能電視面市之初身價自然不菲,但卻怎奈曲高和寡,消費者買賬的并不多,甚至少得令人唏噓。在經過了幾年的市場培育及與傳統電視相互“殺價”后,逐漸放低身段,直至漸成“白菜價”,方才打開銷路。這就是從動輒上萬元的高價直接回落到幾千元的殘酷現實。別以為電視機智能了,消費者就會變得盲目蠢笨,畢竟追風趕潮的僅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對自己攢來的血汗錢還是比較在意,也會花得其所。
更何況如今除了電視和手機稍顯智能外,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廚衛電器,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家電,其智能化程度還不高甚至很低,即便有基本上也是以兜售噱頭為主,且基本上各自為政,難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智慧生態系統,因此即使擁有一兩件智能家電,也難以感受完美的智能居家生活。所以智能家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先知先覺的預判價格戰失效,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
同樣的一件家電商品,既然可以少花錢就能買到,為什么不選擇它呢?更何況在群雄逐鹿的家電市場,有競爭就會有價格戰,而價格戰依然是決殺市場的有效“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