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抽檢小家電發現隱患不少——
電熨斗半數不合格 電水壺問題最多
本報訊 (記者陳靈)電吹風、剃須刀、電熨斗、電水壺等小家電看起來雖小,若產品不合格,引發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近日,泉州市工商局發布的小家電市場抽檢結果顯示,市場上銷售的小家電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其中電吹風不合格率近三成,電熨斗不合格率有五成,而電水壺的問題最多。
昨日,記者走訪中心市區3家超市,發現有不少市民不知道如何選擇安全的產品,只覺得價格越高就越安全。在寶洲街一家超市里,電水壺的品牌眾多,價格也不同,既有39元,也有89元、199元甚至229元的產品。記者拿起39元電水壺的盒子,遍尋不到CCC認證標志,導購員說,雜牌一般都沒有,大品牌才有。
在電吹風柜臺,記者看到,電吹風價格從29元到169元不等,有的品牌包裝盒上有CCC標志,有的只印著一句“本產品已通過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 CCC認證”,卻沒有印上CCC認證標志。而且,是否有標志與價格無關,如某品牌從29元到100多元的產品均有標志,另一品牌100多元的產品卻沒有。
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本次檢測依據國家相關標準法規對電吹風、剃須刀、電水壺、電熨斗4類小家電的標志和說明、輸入功率和電流等指標進行檢驗判定。在82批次的抽樣檢測中,電吹風抽檢29批次,有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8%;剃須刀抽檢27批次,有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7%;電水壺抽檢22批次,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23%;電熨斗抽檢4批次,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50%。
據悉,本次抽檢的電吹風、剃須刀、電水壺和電熨斗都出現標志和說明項目不合格,如小家電本體上沒有制造商標識、額定電壓、額定功率或電流、型號等標志。電水壺的問題最多,主要表現在輸入功率和電流項目不合格、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項目不合格、非正常工作項目不合格。質量不合格的電水壺,容易引發漏電甚至火災事故。
針對以上不合格的小家電產品,市工商局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檢測結果出來的同時立刻著手通知相關經銷商全部下架,后對涉及內在質量問題的不合格商品嚴格立案查處,并在全市范圍內對市場上的相關不合格產品組織了清查。
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類似小家電商品時應注意,電吹風、剃須刀、電水壺和電熨斗是國家實施強制性認證(CCC)的商品,因此選購上述商品時應認明有CCC認證標志的產品;購買時應注意說明書和保修單,正規的產品一般有“三包”,有詳細的制造廠或供應商的地址、電話;小家電商品上至少應有:制造商識別標志、額定電壓、額定輸入功率或電流、電源性質符號或額定頻率、型號等標志。包裝內應有合格證,包裝盒上還應有商品名稱、制造商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及執行標準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