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幾年日益突出的產品質量問題,國家有關部門今年出臺了相關政策,整治產品不合格問題,嚴懲生產不合格產品企業。近日,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社會公示連續5年、10年及以上監督抽查合格的企業名錄,其中多家衛浴企業上榜,彰顯了這些衛浴企業對產品質量問題的嚴肅態度。
這次浙江質檢局公布的企業名錄分為兩類,第一類名錄是最近連續10年及以上在國家和省級監督抽查中所抽產品均合格且無不合格記錄的企業;第二類是最近連續5年及以上在國家和省級監督抽查中所抽產品均合格且無不合格記錄的企業。這次公布第一類名錄總共247家企業,沒有一家衛浴企業上榜,第二類名錄有1307家企業,其中只有杭州匯家衛浴用品有限公司、杭州樂貝衛浴潔具有限公司、寧波奧雷士潔具有限公司三家企業進入名錄。通過名錄中衛浴企業的數量也反映出衛浴行業質量的現狀,最近幾年衛浴行業相繼被曝出產品質量丑聞,即使是國內實力強大的知名企業也不能獨善其身,給每一位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衛浴產品。這些入選的衛浴企業在名氣、規模、銷售額等方面不是衛浴行業最出色的,但是它們完成可稱為衛浴行業的良知企業。
衛浴行業質量頻發現象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它的快速發展階段正是中國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時候,國家在產品質量的建設體系方面出現滯后,出現產品質量標準不嚴,監督部門督查制度不健全、混亂等現象。“中國制造”成為“山寨”產品代名詞,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不管是中國衛浴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的發展歷程都出現“后知后覺”現象,只有問題爆發出來,才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并想方設法去補救。對衛浴行業來說,今年“智能馬桶蓋”事件看似讓中國智能馬桶迎來生機,實則是“中國制造”蒙羞,中國人自己扇自己的耳光。智能馬桶在中國發展十幾年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標準,產品質量頻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幸運的是,今年國家對產品質量的重視讓人們重拾對“中國制造”的信心,企業產品質量建立“黑名單”制度,與社會信用、銀行貸款等企業的日常事物直接掛鉤,生產不合格產品企業付出的代價加大;國家質檢部門的監督抽查制度也趨向科學化,通過競爭的方式遴選出有實力的單位承檢抽檢,抽檢人員與企業使用 “雙隨機”方式,減少抽查不嚴、舞弊問題的出現。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還不夠,但至少讓中國消費者對中國衛浴產品有了信心的基礎,對“中國制造”也有了一些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