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市場又將迎來新的搶食者。日前,傳統彩電代工廠商兆馳股份正式宣布,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36.7億元,推自主品牌智能電視。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兆馳股份的優勢在于硬件生產環節擁有豐富經驗,但現階段智能彩電競爭十分激烈,同時整個市場正處于下滑趨勢,兆馳股份想要切入該市場恐難言輕松。
兆馳股份脫離代工廠角色
6月18日,兆馳股份正式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向青島海爾、東方明珠(原百視通改名,以下簡稱“百視通”)及其母公司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廣集團”)發行非公開股票,募集資金36.7億元用于互聯網電視業務項目。
兆馳股份是國內最大的彩電ODM制造商(原始設計制造商),主要向國內彩電廠商提供代工生產制造,具備年產1400萬臺電視和1500萬臺機頂盒的能力。
按照兆馳股份的設想,公司將與百視通、青島海爾共同打造“內容+終端+平臺”的互聯網電視生態系統。兆馳股份負責彩電硬件的生產制造,借助百視通是國內七家互聯網電視牌照方之一,推自主品牌智能電視,豐富影視劇內容,依托海爾覆蓋全球的銷售服務網絡,讓產品快速面向消費者,實現銷售。
計劃通過三方合作的模式,在三年內發展1000萬互聯網電視月活躍用戶,通過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獲得長期收益。
智能電視市場機會已不多
“兆馳股份轉型進軍智能電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時機上卻有些稍晚。”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指出,除了傳統彩電巨頭,樂視、小米、鵬博士等新來者已經做到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整個行業正處于更加激烈、飽和的混戰中。
“6·18”電商大戰一過,彩電廠商便集體推出種種銷量第一。創維酷開6月17日零時到18日12時,在京東平臺,酷開U55單品銷量第一;海信在京東平臺海信電視銷量第一;樂視6月18日,樂視超級電視銷量突破5.5萬臺,在天貓+淘寶平臺,銷量、銷售額均排名第一。彩電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兆馳股份來說,除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外,整體行業的下滑也是一大阻礙因素。奧維云網黑電總經理董敏指出,在接下來的7個月里,預計將有6個月份呈現下跌態勢。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便指出,未來彩電企業的增長將是擠壓式增長,需要去別人的盤子里面搶東西。
“這些因素將嚴重制約兆馳股份在智能電視市場的發展,但并非毫無機會。”洪仕斌指出,面對海信、創維、TCL、樂視等新品牌的競爭,在品牌、內容、渠道等方面,兆馳股份很難進行正面對抗,但是作為彩電代工廠,兆馳股份在彩電硬件成本方面,肯定要低于其他彩電廠商,抓住這一優勢,用超低價格撬市場,還是有機會占領部分市場。
轉型受迫于企業生存壓力
對于推自主品牌電視,兆馳股份在公告中稱,主要源于廠商ODM需求增長放緩。但在業內專家看來,主要還是受迫于代工業務減少甚至消失的壓力。
這種壓力并不局限于彩電行業。2014年,從事冰箱、洗衣機等產品代工制造的寧波寶潔電器有限公司、寧波丹鶴電器有限公司、寧波波特蘭電器有限公司同時宣布破產。當時業內傳聞是公司資金鏈斷裂,但在奧馬電器副總裁姚友軍看來,真正原因是沒了市場。
“家電市場整體向好時,品牌家電商因為產能問題,會將一些訂單委托給代工廠商,當市場低迷時,品牌商做減法,最先砍去的便是這部分‘外委’的訂單。對于品牌企業來說,影響不大,無非是規模縮小,少了一小部分利潤,但是對于代工廠來說,則是生與死的區別。”姚友軍指出。
現階段,國內彩電市場的發展勢頭并不樂觀,2014年遭遇了中國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銷售總量為4461萬臺,同比下降6.6%;銷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
這一行業現狀也直接影響著兆馳股份的發展。北京商報記者查閱兆馳股份過去近三年財報也發現,其營收、凈利潤增速在持續下滑。2012年,兆馳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64.57億元、5.36億元,同比增長44.34%和31.58%;2013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94%和18.56%;到2014年營收和凈利潤則同比增長4.89%和4.68%。可見其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下滑得很厲害。
在洪仕斌看來,兆馳股份進軍智能電視承載著公司重大轉型,但前路十分艱難。如果突破行業下滑和同行的圍攻,兆馳股份將獲得新的廣闊市場,而一旦失敗則意味著這些投資將打水漂,難以再支撐企業未來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