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3-17 8:31:48 來源:南方日報 羅湛賢 劉嘉麟 葉潔純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
以用戶為中心創造新的價值鏈
某種程度上說,佛山制造是中國制造的縮影,也代表著中國制造的水平。而靠來料加工的方式起步的順德家電,則為中國制造的探索出快速崛起路徑。“最初通過與別人先進區域和品牌合作,學習模仿別人的技術,最終內化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并通過導入別人先進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再提升自己的研發、創新能力,從而最終整體提升了自己的技術水平,也確保了自身的產品品質。”袁利群認為,美的也正是經過這樣積累,才逐步做大做強。
在她看來,如今中國已建立起自己的從技術、制造、營銷、售后以及品牌的整個產業鏈條的優勢。“這樣的優勢美的在國內市場已經凸顯,而在一些海外的主流市場,通過與歐美的品牌合作,像微波爐、空調、洗碗機等大量產品已經進駐。”
而對于今年全國兩會提出的“互聯網+”的行動計劃,袁利群覺得,對于非互聯網的制造業而言,需要“+互聯網”,讓現有的產業更好地與互聯網結合。
具體而言,就是要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產品企劃和商業模式的轉型。“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做一些跨界的合作,要跳出本身產業的限制,利用好互聯網資源,去創造新的價值鏈條。”袁利群介紹。
“工程師天天做飯,中國老板怎么想”
國外有時研發一款電飯煲需要用幾噸甚至十幾噸米,找大量客戶品嘗,才能做出一款好的電飯煲。但在中國,如果十幾個工程師天天研究如何做飯,老板會怎么想?有多少企業愿意放手做這樣的研究?
如果說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是佛山制造的大方向的話,那么“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則為其提供一個革命性的機遇。
作為佛山制造電商運營的佼佼者,佛山市飛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軍衛認為,過去中國制造由研發人員主導的產品開發,屬被動式研發,不能完全反映出不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互聯網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地與消費者互動,縮短從生產到消費反饋的鏈條,極大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
劉寧認為,在“互聯網+”的國家戰略下,佛山制造應該將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相結合,融入更好推進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推動產品進行精細化定位,使產品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性價比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滿足高端人群對于產品功能化的需求。
這樣的趨勢已經在占領了全球最大產能的中國的家電業浮現。
剛過去的2014年被視為中國家電產業的智能化元年,在家電之都的佛山,美的、格蘭仕、志高、康寶等知名品牌紛紛發布“智能化”戰略,其中以美的最為突出,相繼牽手阿里、小米、京東等互聯網大咖,搶灘“智能 家居 ”市場,日前,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更透露,未來三年美的將投資150億元研發智慧 家居 ,明年美的智能家電的銷售占比將在80%以上。
“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制造結合肯定是大勢所趨,但如何將互聯網技術與自身產品特性、消費者需求相結合,有待進一步探索。”謝擁軍認為,目前的智能家電更多還停留在概念推廣的階段,仍未有比較成熟的市場化案例和模式。
“現在很多所謂的智能家電產品,我認為只能算網絡化家電,只是讓家電都能上網了,但消費者為什么要讓手機來控制我們的家電?這又能為他帶來怎樣的便捷?我覺得任何產品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滿足用戶需求的本質。”
同樣作為家電制造大國的日本,盡管松下、夏普、索尼等一眾蜚聲國際的日本品牌,在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時的反應稍顯遲滯,但其精益生產、專注于細節、追求產品極致以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的“匠人精神”,被視為支撐此次“日本制造”小規模逆襲的軟實力。
“國外要開發一款電飯煲,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才能研制出來,需要用不同的米、不同的加溫、水線才能摸索出最優質的口感。有時研發一款電飯煲需要用幾噸、甚至十幾噸米,找大量客戶品嘗,才能做出一款好的電飯煲。但在中國,如果十幾個工程師天天研究如何做飯,老板會怎么想?有多少企業愿意放手做這樣的研究?”謝擁軍坦言,中國制造業整體心態還偏于浮躁。
“互聯網相當于令人眼花繚亂的傳球,而實體經濟才是最關鍵的臨門一腳。從這點來講,佛山制造業的老板不要心有旁騖,更不要自卑困惑,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做好最后一公里,最終只是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而已。”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知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對佛山制造這樣表示。
觀察眼
讓“佛山制造”成為
中產階級首選
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事件之所以如此撩撥人心,皆因觸及到國人對本國產品品質的敏感神經。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消費主力在購買再普通不過的日用 家居 產品時舍近求遠,或多或少會有點反諷意味。撫首深思,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路還有多遠?
這個問題對于佛山這個制造業大市而言,更值得思考。一是因為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兩項產品都屬于佛山的優勢制造業范疇;二是歷經30多年的積累,在各項要素成本高企的當下,佛山制造正處于轉型升級的轉折點。
事實上,作為一個知名的區域性品牌,佛山制造早已在國內頗具影響力。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佛山瓷磚、順德家電、南海鋁材等品牌觸目可見,并作為商家對外銷售時的品質保證??梢哉f,佛山制造在國內中低端市場占據了極高的份額。
但從全球而言,即使部分如美的、格蘭仕等佛山家電業的巨頭,已經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實現產能的海外布局。但就全球消費格局而言,其品牌影響力依然有限。日本近萬元的馬桶蓋、電飯煲被國人搶購的現象表明,在高端市場國外品牌依舊掌握著極大的優勢。
對于日本制造備受國人追捧的事件,其實沒必要過分夸大解讀。畢竟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層次也較為多元,而中國的高消費群體到國外“海淘”的行為其實早已有之。需要關注的是,此次事件的主角并非中國大媽或本地土豪,而是如律師、公務員等具有知識素養和理性判斷的中產階級。這意味著國內的消費市場中,擁有較高消費實力、追求產品品質和個性化需求的中產階級正作為主力群體加速崛起。
在此之下,佛山制造需要應對的是,如何擺脫低端制造的標簽,搶抓研發、設計、營銷等全球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如何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從產能的輸出到品牌的輸出,以搶抓中產消費主力。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將會掀起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似乎會為包括家電、服裝、建材等佛山優勢的傳統制造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縱觀人類的工業發展史,每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都以新技術與生產的結合為重要的起點標志,但就目前而言,互聯網對中國制造的影響還主要停留在營銷模式的創新和渠道的變革。或許正因如此,今年中央的政府工作報告,才將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的“互聯網+”計劃上升到國家的發展戰略。
但無論如何,一切好的產品一定是以人的需求為依歸,用帶有互聯網思維的詞來表達,就是要挖掘到用戶的“痛點”。然后以類似于日本制造的“匠人精神”,從原料的挑選到生產流程的規范、品質的嚴控,再到產品形態功能的設計、用戶體驗優化等多方面追求產品的極致。這其實與強調“專注、極致、口碑”的互聯網思維相通。
正如一位受訪的企業家所言,當中國的中產階級買電器時不用再跑到國外,當他們購物的首選都是佛山的產品,甚至專門慕名到佛山買電飯煲、馬桶蓋時,佛山制造才真正由大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