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3-17 8:31:48 來源:南方日報 羅湛賢 劉嘉麟 葉潔純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原標題:創新窘境:佛山家電“微笑曲線”笑了嗎
在今年春節的一派祥和之中,有著“中國家電之都”美譽的佛山,猝不及防地接到來自萬里之外的日本電飯煲的越洋“挑戰”。
順德人張星正是這一事件“始作俑者”中的一員。
在日元貶值的刺激下,一批像張星那樣的中國中產階級不惜舍近求遠赴日搶購電飯煲、馬桶蓋等家電產品。這被不少國人解讀為對中國制造的諷刺,也觸碰到作為制造業大市佛山的敏感神經。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佛山制造與日本制造的技術差距的確客觀存在,主要表現為對“微笑曲線”核心環節掌控的缺失。隨著成本優勢不再、同質化競爭嚴重,以及中國中產階級作為新消費主力的崛起,個性化、高端化的市場將成為家電業搶灘的“藍海”。
日前,知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接受南方日報專訪,在談及佛山制造業升級的話題時坦言,佛山企業家心有旁騖,并呼吁在互聯網時代,佛山的老板們不要自卑、困惑,要做好最后一公里,最終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有觀察人士認為,此次日本電飯煲小規模逆襲的背后,是對追求產品極致化的“匠人精神”在支撐。“在佛山,如果十幾個工程師天天研究如何做飯,老板們又會怎么想?”
來自日本電飯煲的“越洋挑戰”
“日本電飯煲事件”說明了國內市場需求正發生深刻改變。過去中國人習慣了用柴火做飯;后來有了電飯煲后,只要能把飯煮熟就行了;但現在消費者并不滿足于把飯煮熟,還要口感更好、品種多樣。在深度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高端化的需求上,佛山制造還有很大潛力。
不久前,在日本旅游中購買的一個8000元的電飯煲,給張星這個生活在全國最大電飯煲生產基地的順德人不少驚喜。
“當時就感覺日本貨功能真豐富。”張星介紹,自己買的這個電飯煲功能很貼心,具備洗米功能。這種設計是根據海中魚群斜向游動減少阻力的原理,調整攪拌棒角度為內側30度傾斜,減少米和內膽的摩擦。配備水溫傳感器和負荷傳感器,能根據季節水溫的不同米量調節洗米攪拌棒的轉速和運轉時間。“這樣的烹飪模式在國內很少見。”
張星坦言,當時決定下手的原因就是覺得日本貨做工夠扎實。他觀察過這一品牌電飯煲的內膽,發現比家里的國產品牌的“要厚很多”。
盡管未經科學的實驗驗證,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日本制造與佛山制造的差距的確客觀存在。
華南家電研究院副院長謝擁軍告訴記者,電飯煲制作是一門綜合的技術,如何針對不同的米、飯量、重量進行烹煮,溫度又該如何分布,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實驗研究和技術積累。“但不少企業只是從日本買來一款電飯煲,外觀或內部結構抄襲一下就算了,里面的核心部分就仿制一下,但跟別人的原創還是有區別的。”
事實上,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當下,家電產業總體依舊沿襲著壓低成本、規模擴張的傳統路徑。在家電業整體疲軟的2014年,甚至罕見地出現了由格力、美的、海爾等領軍企業打響的價格戰。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日本電飯煲事件”說明了國內市場需求正發生深刻改變,倒逼著整個行業亟須轉型提升。“原來很多人認為,家電已經是夕陽產業,消費者已經沒有太多新需求,其實這是誤解,只不過現在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更高了。”謝擁軍認為,過去中國人習慣了用柴火做飯,后來有了電飯煲后,只要能把飯煮熟就行了。但現在消費者并不滿足于把飯煮熟,還要口感更好、品種多樣。“在深度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高端化的需求上,佛山制造還有很大潛力。”
路徑依賴與技術困境
佛山制造在向研發、設計等“微笑曲線”兩端進軍的路還很長。不少小企業因為長期習慣了OEM或簡單的復制,而失去了創新的能力。
除了產品技術和工藝上的差異,有關“去日本買馬桶蓋、電飯煲”的事件因峰回路轉,而引發對中國制造的反思持續發酵。
不久前,有網民曝光其在日本購買的一款松下牌馬桶蓋,原產地實為杭州下沙。后經媒體求證,部分在日熱銷的馬桶蓋確為中國生產并出口,這樣的“越洋旅行”也被不少企業界人士解讀為“中國制造處于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低端環節的生動縮影”。
反觀作為中國制造重要區域代表的佛山,在“中國家電之都”的順德,其產業萌芽就是從“可怕的順德人”將一只香港運回來的鴻運扇拆解后再模仿生產開始的。美的、格蘭仕、科龍、貝爾萊德等如今已享譽全國的企業,都有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經歷。
“正是在‘為他人作嫁衣’的過程中才逐漸積累了如今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但成于斯,也容易陷于斯。”有本土觀察人士認為,順德制造是時候需要直面從OEM向ODM、OBM升級的轉型命題。
劉寧,廣東容聲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總監,在家電業任職多年。他認為,目前佛山制造與日本制造的最大差別在創新力上。“佛山制造在向研發、設計等‘微笑曲線’兩端進軍的路還很長。在家電行業內除了資金充裕的企業比較重視品牌外,不少小企業因為長期習慣了OEM或簡單的復制,而失去了創新的能力。”
在路徑依賴之外,還有一時難以突破的技術困境和創新窘境。
在謝擁軍看來,順德家電改變現有的產業鏈角色之難,在于芯片、控制程序等核心技術的缺失。“目前順德家電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還是以中低端為主,而高端的產品則主要是OEM,核心技術早被對方所控制,比如芯片他給你,但程序已經預先固化好,不會告知你整個源代碼、源程序,本地的企業就只能掙生產加工的辛苦錢。”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將之概括為“中國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場換技術’的后發戰略的失效。”“要突破這樣的窘境,需要多方協同:一是政府引導,二是龍頭企業主動加大研發創新,三是創新型機構平臺與企業政府合作進行長期研究;四是營造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法制環境。”謝擁軍說。
但事實上,一些本土家電業巨頭已率先嘗試突圍。
2013年,美的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煲就憑借獨創的“渦輪動力沸騰技術”,獲得多項國際發明專利,并不遜于同類的日韓產品;今年初,美的空調更因實現了IPM(變頻控制器的核心零部件)模塊的自主研發,填補了我國在該核心部件研制領域的空白,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將于近年斥資逾30億元興建的美的萬人國際研究院,則更可見劍指產業鏈高端環節的雄心。
“美的提出要全球經營,你以前靠低成本去OEM去貼牌,今天你憑什么實現全球經營呢?你是憑你的品牌能力、價值能力、創新能力還是你的核心技術優勢?”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上,方洪波之問發人深思。
曾任格蘭仕副總裁的趙為民則認為,從產品質量上看,佛山制造并沒有問題,中日之間的差距事實上被人為放大。之所以出現人們舍近求遠到日本去買電飯煲、馬桶蓋的現象,與本土制造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不足有關。
“佛山制造的崛起最終還是要用數據說話,這種數據不是說你代工了多少品牌,而是你自己的品牌銷售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