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年的家電圈兒終于“興奮”起來了。最近,樂視宣布19億元入股了TCL多媒體,將電視納入到了樂視的大生態戰略中,讓傳統的家電企業心情日益復雜。而老牌的家電企業康佳也很“活躍”,以極其互聯網化的玩法,制造出了一出“約跑黃曉明”的事件。說實話,對于向來低調、沉穩的康佳來說,這種玩法確實與之前外界印象中的康佳有點格格不入,“換了個活法”的感覺。
家電業都在玩“出位”
雖然即將過去的2015年,對家電行業來說,并沒有什么驚喜,依然延續了2015年的不景氣,整個行業都表現不理想。不管是白電還是黑電,市場銷量都在持續下滑,就連因霧霾經濟而勃起的空氣凈化器,也在年底被打回了原形。但在不景氣的同時也能看出一些新氣象。一些代表性的家電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出位,謀變。
2015年12月20日,康佳“導演”了一出“約跑黃曉明”的大戲,在家電圈子里火爆了一把。從前期在《南方都市報》整版上讓黃教主來了一句“我要你的第YI次”的出演,惹的粉絲和驚呼,到最后懸念揭開,拉著數千名康佳員工和粉絲以及明星黃曉明,在深圳灣公園和康佳全國三大基地上演了一場“冰雪熒光跑”萬人大活動。這確實給有點略顯沉悶的傳統家電業帶來了新活力。
不僅是康佳玩起了“出位”的游戲,長虹聘請了跑男隊長鄧超做產品經理,還玩了二次元,向年輕人致敬。而其他家電企業也沒“閑著”,格力的“董小姐”貌似一下子也換了風格,持續不斷地在行業里扔“噱頭”,刷朋友圈。不管是營銷事件,還是產品品牌上,都在改變傳統套路。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因循守舊在家電業轉型的拐點上,往往是最致命的。
為什么說要做出改變呢?過去家電業賣一臺硬件就賺一份錢,但隨著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品牌沖進來,帶來了新的打法,通過超級低價策略獲得海量用戶,再通過應用和服務的內容去變現。雖然這種浮躁之風有利有弊,互聯網企業在上下游供應鏈、制造和品質控上已暴露出短板,但與用戶溝通的方式和顛覆式的業務模型,是值得家電企業借鑒的。
轉型決心不下很難突破
對所有傳統家電企業來說,舊的秩序和規則已經被打破了。誰先掌握了對全新智能家電消費者的洞察方法,擁有了與用戶“連接”的能力,誰就能在新一輪的轉型過程中搶到頭籌。所以說,現在的家電圈,最珍貴的不是銷量,也不是利潤,而是破釜沉舟誓言轉型的決心和執行力,敢于打破常規,改變保守作風,找到適應新消費環境、產品創新的一套新戰略、戰術。
2015年,在家電行業里,其他企業也就算得上波瀾不驚,但康佳經歷的卻是過山車似的一年。2015年正好是康佳35周年,但從5月到9月康佳卻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股權紛爭。人事和經營策略的大動蕩,給康佳的日常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從事件的“后遺癥”考慮,預計2015年全年業績會很難看。
任何事情都不只是一面,康佳在2015年的大震蕩,反過來也成了康佳加速變革的催化劑。在經歷內外部的雙重挑戰后,最近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代理總裁劉鳳喜在一封對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但我看來,這一切并不僅僅只是給我們帶來考驗和壓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變革轉型與加快發展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劉鳳喜在信中號召康佳要“跑起來”,全員加速,“奔跑著”轉型。
“約跑”黃曉明這檔事,不管是“前戲”,熒光女出沒深圳各大核心商圈“造勢”,還是萬人“冰雪熒光跑”的懸念解開。從互聯網事件營銷的角度看,康佳贏了。在行業人士看來,康佳似乎已經完全放下國企的身段和包袱,在營銷上更接地氣“放得更開了”。而且康佳通過約跑黃曉明這樣大陣仗的“熱鬧”事件來宣布加速轉型,也說明經過前期一系列的“陣痛”后,康佳已經下了足夠大的轉型決心。也就是說,接下來的2016年,康佳出現大動作都不用驚訝。
家電業到底怎么轉型?
家電業轉型、升級這回事,并非是嘴皮子上的功夫,而是需要真刀真槍地時間實踐和落地。而在業務模式上,阿里投資了海爾電器、小米投資了美的、樂視入股了TCL多媒體,尤其是后者,拿到了20%的股權。這都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了更多緊迫感。
轉型早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大膽地突破。下定決心后,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代理總裁劉鳳喜對轉型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論——傳統企業要“跑起來轉型”,打造“產業生態圈”。劉鳳喜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跑得更快必須放開手腳。首先是機制要更靈活,尤其是像康佳這樣的傳統國企,必須建立起一個與高度競爭、完全市場化的行業相匹配的經營體制和激勵機制。其次是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要對現有業務架構調整,剝離低效、競爭力不夠且與戰略方向不一致的業務資產,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產業。
二是要跑得更快必須跑對方向。康佳未來要推動業務全面轉型,積極涉足新興產業,要敢于走出去投資和聯姻,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和品牌能力,在代表未來的顯示技術、熱門互聯網行業、朝陽行業上布局。而且這種布局要有生態、價值鏈的視野,不是亂投資。
剛剛過去的2015年,互聯網行業里投資、入股等事件頻發,大佬們也忙著用資本力量完成戰略上的布局和整合。家電企業積淀多少年來,擁有制造、供應鏈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還有品牌和用戶優勢,如果轉換下思路,大膽地去涉足新興領域,而不是謹慎觀望的態度,很可能一下子就打開一個新局面。
對此,劉鳳喜認為康佳轉型的目標是打造“產業生態圈”,這不同于互聯網企業的虛擬“內容生態圈”,“產業生態圈”是以實業為基礎的,同時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玩法。康佳未來要全力提升主業競爭力,并依托主業與產業鏈條上的伙伴深度合作,不僅是業務上的,也包括資本上的。
當然,過去的2015年雖然有些苦澀與無奈,但不管是康佳邀請明星黃曉明“約跑”的營銷事件,還是長虹讓鄧超來當產品經理,這些都給行業注入了新思維,而這些對年輕化、時尚化的品牌轉變,也是“求變”的積極探索與創新。接下來的2016年,期待家電業有更激進的動作,而也只有新的舉措和打法,才能打破僵局,有機會參與到下一輪角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