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道:在智能 家居 風潮席卷的今天,傳統企業TCL、創維、海爾、美的等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而董大姐卻選擇單打獨斗,但現實給董大姐又扇了一個耳光。
兩年前,董明珠任性與雷軍下了10個億的賭注,堅定格力模式必勝小米模式,然而去年小米估值上升到了450億美元,超過格力的1000億元人民幣,而且小米手機銷量至今仍然在以較高速度增長。
今年1月,董大姐又任性放言,稱格力手機分分鐘滅小米的節奏,但目前格力手機只買出了幾萬部,又一次打臉。
在智能 家居 風潮席卷的今天,傳統企業TCL、創維、海爾、美的等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而董大姐卻選擇單打獨斗,但現實給董大姐又扇了一個耳光。
傳統家電企業陷入窘境
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 ’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報告中的物聯網與家電行業聯系緊密,眼下,智能 家居 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勢不可擋,小米聯手美的,阿里牽手海爾,京東也在打造JD 智能 家居 生態體系?;ヂ摼W的風潮來襲,傳統行業面臨考驗。
曾幾何時,董大姐率領格力打敗春蘭,格力空調連續7年銷售量世界第一,成為家電領域的神話。格力深耕技術領域的戰略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創造的潛力,營造了格力的高端品牌。但是,在互聯網的侵襲下,即便是空調領域的霸主也難擋互聯網的狂風席卷。近日發布的201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501.11億元,同比下降13.4%。這是自2009年以來,格力電器中報營收首次下降。
而且,格力受挫只是滄海一粟,2015年上半年我國線下家電零售市場整體慘淡。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提供的零售監測數據,在線下市場,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四大家電表現欠佳。其中彩電形勢最為嚴峻,線下零售量跌幅達13.9%,零售額跌幅達11.8%??照{線下零售量跌5%,零售額跌7.4%。冰箱線下零售量跌7.6%,零售額跌2.1%。
然而,與線下銷售形成極大的反差,線上家電銷售火熱。報告統計結果顯示,彩電線上市場的零售量同比增長64.7%,零售額同比增長70.8%??照{線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48%,零售額增41.7%。冰箱線上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40.7%,零售額同比增42%。洗衣機線上零售量同比增長50%,零售額同比則增長53%。包括熱水器在內的廚電線上零售量同比增長52%,零售額同比增長53%。線上線下市場情況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表面來看,家電因為今年上半年家電網購市場強化了促銷攻勢,然而從深次層看,則是家電企業進一步重視電商銷售渠道,加大了投入力度,以及隨著配送、安裝、售后、服務、質保等問題的進一步解決,消費者在消費理念和習慣上更加接受家電網購。
2年前,我們看到董明珠在年度經濟人物領獎臺上與雷軍互相掐架,董大姐堅信線下實體銷售的模式不可戰敗,時至今日,互聯網化模式已經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傳統模式也許不可能完全替代,但是互聯網大環境下,脫離線上就等于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家電巨頭紛紛布局線上,也在證明,他們向智能 家居 產業轉型的欲望更加的迫切。
格力轉型第一炮:格力手機未發力
今年1月,格力宣布要進軍手機業,也讓董明珠與雷軍的對賭更具看點。不過時至今日,格力手機銷量僅幾萬,這與董大姐年銷量5000萬的目標相差甚遠。
但是,細心分析格力做手機的戰略,其在手機上遠未發力。
首先來看下格力手機的配置,格力手機運行Android 4.4.4系統,并搭載驍龍410處理器,在跑分軟件上的得分竟然比小米2還要低,8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很明顯已經out了,整體來看格力手機屬于一款中低端手機,但手機價格賣到1600元,顯然很難有人會買單。
然而,格力做手機卻“醉翁之意不在酒”,董大姐其實在下一盤大棋,仔細看下格力手機的Dock欄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那個“格力遙控”,格力手機測試“推送”廣告也似乎暗示著格力將會與友商“有所不同”。其實,董大姐是想把手機打造成自己的入口以及“管理中心”。
不得不說,董大姐看到了智能 家居 的發展趨勢,但是其在手機上遠未發力。格力的工業精神值得可敬,但是,手機與空調畢竟屬于不同領域,空調重在實用,而手機更加追求精致,外觀設計,以及體驗等。而且,手機作為智能 家居 的中心,而格力手機在設計上附上過多的空調影子,以做空調的方式做手機,格力用錯了方法。
而且格力在手機戰略上,亦步亦趨,過于謹慎。然而手機市場競爭激烈,高端有蘋果、三星統治,中低端有小米、華為、酷派等諸多國內廠商廝殺慘烈,格力想要分得一杯羹,還需多下點功夫才行。
格力進軍智能 家居 ,需要開環合作
前文提到,格力在智能 家居 戰略上,堅持“閉環”戰略。很顯然,格力的閉環戰略與蘋果極為相似,但是,格力的閉環戰略能夠在智能 家居 領域創造傳奇嗎?蘋果閉環生態鏈源于喬布斯顛覆性的蘋果手機,再以蘋果手機輻射蘋果電腦、平板、蘋果手表以及蘋果汽車等領域。
但是,智能 家居 遠比蘋果生態鏈要復雜和具有挑戰性,它要求在空調、冰箱、電視以及手機等諸多領域都擁有十分強大的硬實力,而且每一個領域的跨度和專業度都非常大。格力只是其中一個領域的霸主,想要短時間內打造閉環生態鏈,恐怕不易。
而且,目前智能 家居 領域的格局與當初蘋果面臨的格局相差甚遠,平臺大戰異常激烈。據199IT分析,在智能 家居 中,平臺有數百家之眾,這些智能 家居 平臺可以分為五大類:
第一類是傳統優勢企業,如蘋果谷歌,在很多領域它們已經占據平臺的優勢,在智能 家居 領域只需要做一下延展即可;
第二類是大型互聯網企業,如騰訊,微信和QQ都在大搞開放平臺,憑借雙線作戰的優勢,騰訊在智能 家居 平臺布局中優勢比較突出;
第三類大型渠道商,如京東,除了極少數自家電商平臺經營不錯的企業外,絕大多數智能硬件企業在初期都要努力尋找高流量的銷售渠道,京東憑借這樣的優勢可以拉攏一大批企業進而聚合形成平臺之利;
第四類是大型家電企業,如三星海爾,智能 家居 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大家電產品,而非家電企業想進軍大家電市場難度極大的事情,這樣大型家電企業在平臺產品的時候就具有了先天的產品優勢;
第五類是創業型企業,如BroadLink,并非說創業公司就不能做平臺,只是看選擇什么角度切入,既能說服其他企業與之合作,又能說服消費者為之買單。
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平臺可能聚合在一起,用統一的標準來推進,以圖碾壓對手,比如蘋果的HomeKit平臺,實際上還包括飛利浦、霍尼韋爾、德州儀器等;英特爾、戴爾和三星還組建的開放互聯聯盟;微軟、LG、松下、索尼、夏普和海爾組成AllSeen Alliance聯盟。
從以上可以看出,智能 家居 市場形成了硬件企業和軟件企業兩大陣營,開啟了“硬”與“軟”結合的時代。硬件企業因為互聯網“鯰魚”的闖入開始創新里程,有些軟件企業與硬件企業甚至直接合作,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智能 家居 不再是傳統企業一家獨大的的局面,互聯網企業的入口優勢也不容小覷,而且各領域企業之間紛紛聚合搭建平臺。反觀格力,想要一家獨大,以一頂百,未免孤注一擲。
華為轉型成功,格力值得借鑒
在諸多傳統企業里面,華為是個轉型非常成功的例子,也許格力應該學習華為。報告稱,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1850萬部,華為智能手機全球銷量則為2740萬部。華為手機銷售量已經領先小米近1000萬部,以技術見長的華為開啟絕地反擊的號角,余承東甚至豪言要超越蘋果。
我們再把目光放到2年前,2013年小米憑借其獨特“軟件硬件互聯網”的模式超越了傳統巨頭華為和聯想的手機銷售額。但是,華為并沒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利用小米的模式擊敗小米。
被小米超越的華為看到了小米模式的優勢,學習小米線上營銷模式,利用互聯網思維做品牌宣傳。而且,華為在產品上采用雙品牌戰略,憑借其自身的雄厚研發能力,在產品上精益求精。再加上專利上的優勢,華為在海外贏得認可。
縱觀華為這兩年的轉型之路,其核心就是主動積極迎合了互聯網思維。在企業性質上,格力與華為有點相似,均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的傳統企業,格力想要在智能 家居 領域獲得成功,可以借鑒華為。
結語
傳統企業在舊有的模式下深耕多年,想要轉型必然要舍棄很多,但是不轉型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進退兩難,盈利與前景之間的選擇,格力既然選擇了后者,但選擇了就該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