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解讀諾維家》專題系列報道
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后天的太陽。諾維家董事長周偉明讓大部分衣柜企業看到了“后天的太陽”。也曾有人說他不務正業,因為他曾經移居美國,長達兩年時間對公司不聞不問;因為他用三年時間潛心研究大數據,研究把別人不看好的設備,變成最適合、最高效的系統制造利器。成就定制行業技術第一人!
諾維家董事長周偉明
通過短短十幾年發展,衣柜業經歷了2008年從推臺鋸半自動封邊機臺鉆三排鉆的作坊式生產模式,轉變成以電子開料鋸、自動封邊機、CNC數控排鉆等自動化設備生產模式,行業經歷了第一次技術革命,有效緩解了產能瓶頸,但是仍無法根除“錯、漏、補”等制約行業大發展的頑疾。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云數據的廣泛應用,一批有思想、肯鉆研的企業積極尋求新網絡數據化改造生產線。2011年底,諾維家自主研發行業首臺“非標數控排鉆”誕生,因此建立了行業首條“全流程信息化自動流水生產線”,從此徹底根除“錯、漏、補”難題,生產周期從傳統模式15天縮短至2個小時,全信息無紙化全流程數控完全依托云技術大數據管理,引領行業二次技術革命,實現“任何空間任意定制,完全定制才是真正定制”,一舉打破定制行業“半定制”非標加價的行業潛規則,引領行業進入大數據生產管理時代。
2014年10月,將是衣柜行業再次跨越歷史的革命時刻——諾維家CRM終端客戶管理系統上線,預示著行業第三次革命的大數據營銷時代已然來臨!
原始的“推臺鋸時代”
2004—2009年,因為生產技術的原因,不管大品牌小品牌,整個定制衣柜行業都是手工作坊式,行業人叫做“推臺鋸時代”。
在這個階段,企業雖然發展迅猛,但生產方式依然是最原始的,所有的流程都處于“人工”狀態:接到訂單,下到工廠,然后人工看圖紙,把每一個柜體的每一件部位拆分開來,量好尺寸,按順序登記到表格中,叫做“人工拆單”;拆完以后,把單拿到車間,按照拆單,再開料、封邊、排孔。因為圖紙上沒有孔位,排孔完全靠師傅的技術和經驗,靠師傅把板的孔位算出來,然后手工調機器,把孔位打出。
而這時,成品家具早已高度機械化,排孔早已使用大型的六排、八排排鉆大批量生產。
智能排單
為什么定制衣柜行業不能實現?諾維家董事長周偉明說:“定制產品最大的不同,是每個柜子、每一件板都不一樣,用一天的時間調機,生產這個板還不需要一天。如果這樣,調機的時間比生產的時間還要長,縱然買入幾千萬的大型設備,效率比作坊式還低,你怎么敢用?這就是行業剛起步時,手工作坊才可以做起來,反倒是一些跨界進入的企業,投了一億的廠房和幾千萬的設備,因為缺少經銷商,沒有那么多訂單,這些設備可能效率還比不上300萬的設備,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跨界進入的企業屢屢碰壁的原因之一。”
這一階段,每個訂單都不一樣的,每一個批次柜子數量都很少,整個行業無一例外地以“手工作坊”來應對小批量多批次訂單,包括當時的索菲亞。
第一次革命帶來行業巨變
2009年,德國豪邁木工設備(即電子開料鋸)的出現,改寫了整個行業的命運,掀起了一場行業技術革命,催生了“板件合并優化”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