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第三?
在“紅星美凱龍收購案”中,吉盛偉邦被定義為“在業內影響力位居前三”。不過,在 家居 建材營銷專家、帝略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陸豐看來,這一說法顯得有些“言過其實”。
“如果吉盛偉邦排第三,那么那些比它大得多的要怎么辦?大家都說自己是第一呢。”陸豐向時代周報記者評論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目前 家居 流通領域的絕對大佬,截至目前紅星美凱龍已經在全國90多個城市開業了125家商場,此前預計的2013年商戶銷售額超過600億元。排名第二的居然之家賣場數則有76家。而吉盛偉邦發展至今25年,在全國范圍內僅有6家門店,且有3家位于上海,廣州和長春分別有2家、1家。
在陸豐看來,整個行業經過幾年的瘋狂擴張,加之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以及部分企業本身銷售的限制,如地理位置、管理能力、經營水平等,許多賣場正在面臨危機。
根據上海安邦智業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今年年中 家居 賣場調查報告,當前全國 家居 賣場撤店空置的情況正在不斷加劇。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基本上每一個賣場都存在撤店空置的現象,并且11個城市中有16個賣場的空置率超過20%,占比30.7%以上;有22個賣場空置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有8個賣場空置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分別占比42.3%、15.4%。從區域對比看,全國連鎖賣場紅星美凱龍、月星 家居 、第六空間集中擴張的華東區、華南區發達一二級城市的賣場撤店空置的情況最嚴重。
而吉盛偉邦也多多少少遇到了這一類困境和問題。“第一它沒有規模。在這個行業里像蘇寧、國美,有規模才能給它帶來一系列談判的能力和優勢,但它規模又沒有,管理水平又上不去,競爭又那么激烈,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上不上下不下是最難受的。”陸豐說,“或者像有些品牌那樣在當地只開一家店,有區域的優勢,又有政府的資源,在當地形成多年的品牌優勢,但吉盛偉邦一項都占不到。這是必然的結果。”
而非上市企業本身財務狀況不透明,也加大了外界對吉盛偉邦真實狀況了解的難度。
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如今全國范圍內注冊在創始人鄒文龍名下的吉盛偉邦集團下屬公司僅有上海吉盛偉邦 家居 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長春吉盛偉邦 家居 有限公司,以及與綠地集團合資的上海吉盛偉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吉盛偉邦綠地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5日的廣州吉盛偉邦展覽有限公司,如今已經注銷。
其中上海吉盛偉邦 家居 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本8000萬元,投資人為長春吉盛偉邦 家居 有限公司,而長春吉盛偉邦 家居 有限公司實際上成立于2014年3月3日,注冊資本也為8000萬元。吉盛偉邦實際控制人鄒文龍、李菡,在今年3月前后對多家注冊公司進行了事項變更。
上海吉盛偉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47000.0 萬人民幣,投資人上海綠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吉盛偉邦 家居 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資23500萬元。
時代周報記者在查找了多方材料后,僅在上海青浦區政府網站《青浦區2014年上半年商業運行情況》一文中,找到位于青浦區趙巷商業商務區內的“吉盛偉邦實現銷售6.4億元,同比增長14.9%”。
而吉盛偉邦位于上海青浦的門店,即為與綠地合資的吉盛偉邦家具村,公開資料顯示,該賣場占地45萬平方米,引入1000余家國內外一線品牌建立了品牌直營直銷旗艦店,是“紅星美凱龍收購案”中,被業內認為的最大資產。
鄒文龍入股中民投
原本打算把公司賣給紅星美凱龍,鄒文龍其實下了很大的決心。
在今年年初的公開信中,鄒文龍坦言“雖然有很多糾結和眷戀,但終于做到‘培育起,放得下’了,這或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或許是個人價值觀的轉變,此時也深感欣慰”。
將全身心培育的吉盛偉邦,托付給昔日的對手紅星美凱龍,當時業內對于鄒文龍徹底退出的態度有諸多猜測。新浪樂居甚至援引上海一位 家居 業內人士稱,鄒文龍被傳病重,是促成鄒最終同意賣掉吉盛偉邦的重大原因。此外,走高端 家居 路線的吉盛偉邦因遭遇利潤降低、電商沖擊而“脫手”的猜測更是不絕于耳。
行業內專家陸豐向時代周報記者稱,整個紅星美凱龍收購案過程都比較神秘。“我們業內人士也都是在猜測,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個情況,但是具體我們也不知道太多。”
時代周報記者調查發現,正是在“紅星美凱龍收購案”沸沸揚揚的3月前后,吉盛偉邦實際控制人鄒文龍、李菡實際上做了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
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今年3月13日,自然人鄒文龍、李菡投資成立了“錦繡前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10000.0 萬人民幣,法人代表為李菡,經營范圍包括實業投資、投資咨詢、投資管理、企業管理。公司注冊地為上海市虹口區邯鄲路173號4號樓6233室。
這家突擊成立的“錦繡前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前不久引起各方震動的中國最大民營投資公司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根據公開資料,在股權結構方面,中民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2%,即10億元,最低不少于0.6%,即3億元。
而鄒文龍在當時的公開信最后,也確實頗為意味深長地提及:“親們,這不是告別更不是終點,準確說這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將放飛新的工作和生活的夢想!”其所提及的“新的工作和生活的夢想”,或許與入股中民投相關。
如今距離收購事件雙方宣布從“股權轉讓”變為“品牌合作”已過半年之久,擺在吉盛偉邦面前的問題是,面對收購失敗,以及領導人的退出之心,究竟該何去何從?
同時,時代周報記者日前從紅星美凱龍一位內部員工處了解到,雙方的“合作”似并未有實質性進展。
“現在合作到什么程度,我們也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其實如果現在對外發布的消息不能讓大眾明確合作的具體模式的話,那么相信也是我們集團方面并不想把這個事情說得太清楚??赡苓€沒定,可能還有變化。”上述人士并未透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