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種類亦很重要,電視大小還要依據應用選
了解不同顯示技術對健康觀看距離的需求、學會了在不同條件下調整最佳產品觀看亮度、按照房間空間大小選擇電視機的尺寸,做到這三點,電視就“看”的健康了嗎?答案還是否定的。因為還有另一個核心因素“觀看時間”。
舉一個例子。在電影院看電影,屏幕很大、但是亮度一般不高(這符合消費者追求臨場感、沉浸感的消費體驗,也符合亮度、畫面大小和總能量輸出的健康標準),但是,看電影時間過長,依然會覺得“勞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過大的畫面帶來了沉浸感,也帶來了“全身感官的全力投入”,特別是眼部、耳部和腦部神經系統的緊張。——即,可以有這樣的結論“沉浸感”與畫面大小成正比,也與勞累度成正比;更大的觀看畫面意味著“需要有效控制觀看時長”。
在電影院里,一般觀看時間就是一部電影,時長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在家里,看電視,難免“貪玩”。這就決定了選擇電視尺寸,還需要考慮兩種典型的應用需求:1。長期看電視劇、綜藝節目;2。只是按時看看電影,將電視主要作為2小時的私人影院用。
對于第二種應用情形,沉浸感是首要的消費目的,在滿足“亮度健康”、“距離健康”標準的情況下,畫面尺寸就是簡單的“越大越好”原則。2016年以來,VR近眼顯示產品開始流行。由于采用近眼這種方式,其能夠呈現幾乎覆蓋整個視野的視覺效果,擁有最佳的沉浸感。這類產品是很好的“一場電影居家”的好選擇。但是,其缺點就是頭暈、空間錯覺等生理反應,產品不宜長時間佩戴使用。
對于第一種應用情形,一般的標準是“不因臨場感或者沉浸感太強,而引發疲勞”。即,電視機選擇的尺寸標準是:在房間理想的觀看距離上,畫面尺寸在雙眼直視時,覆蓋主視野寬度不超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按照這個標準,如果觀看距離是3米,那么對應的屏幕尺寸就差不多是60英寸以下。考慮到液晶更高的顯示亮度,如果有經濟基礎則建議采用OLED顯示技術的產品。
經過以上分析,電視機選購,觀看時間這個因素的核心意義可以概括為:更大的畫面往往更易導致疲勞,因此更大畫面意味著“更短”的觀看時間。這一個規律也就決定了,從健康角度看,家用電視55-65英寸基本會成為最終的“大電視主流尺寸”。在此之后,進一步增加畫面尺寸,不符合電視機長時間觀看的傳統“應用習慣”。且對于戶型較小(100平米)的家庭而言,不建議選擇50英寸以上機型。
好產品也要“好”健康,電視必須這么用
誠然,近年來顯示技術突飛猛進。液晶電視個頭越來越大,價格卻越來越低;OLED電視即將成熟、逐步走入市場,激光電視帶來了私家影院時代、改變了觀影消費格局,VR產品則讓一個人可以在任何地點隨心所欲的“欣賞大屏”。
在贊嘆這些技術創新帶來的消費體驗革命的時候,消費者不應該忘記:任何技術成果都是雙刃劍。例如,智能手機的流行導致低頭族、頸椎病、視力問題和直接人際溝通的減少。電視機的大型化和沉浸感,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對此,科學合理的選擇電視尺寸固然重要,擁有自制的健康使用習慣卻是根本。
對于健康觀看電視的原則基本可以總結為:1。不是越大、越亮的畫面越好;2。超大屏和VR使用一定要及時休息、控制使用時間長度;3。不可過近距離觀看電視機,尤其是大尺寸電視(也不可過遠觀看小尺寸產品);4。保持正確的坐位姿勢,及時休息和調整姿勢,每隔15-30分鐘做簡單的運動;5。全天看電視不超4-6小時,中間要休息;6。就餐期間最好不看電視。
科技改變生活:這種改變應該是善意的、美好的,而不是損害我們的健康。2016年超大尺寸電視進一步流行,帶來的應該是人們觀賞體驗的增長,以及對健康觀看更多的思考,而不應該是“任性”且損害健康的盲目應用。這是消費者面對“大電視時代”最應該有的“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