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或將率先在家電行業落地。3月12日,在上海家博會期間,海爾集團對外公布了工業4.0戰略的實踐,并同時上線了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和模塊商資源平臺。在這一戰略實踐中,海爾認為工業4.0的本質就是互聯工廠,目前已在沈陽、鄭州、青島等地建成了多處可視化的互聯工廠,其他工廠也在陸續升級改造中。海爾互聯工廠的落地有力地呼應了即將出爐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
據了解,目前海爾已建成沈陽冰箱、鄭州空調和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四大互聯工廠,全球首臺定制空調已經在鄭州互聯工廠下線。海爾互聯工廠的前端就是名為“眾創匯”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海爾與用戶能夠零距離對話,用戶可通過多種終端查看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如定制內容、定制下單、訂單下線等10個關節性節點,產品生產過程都在用戶“掌握”中。用戶交互定制平臺的上線意味著用戶不再是產品的旁觀者,而是可以全流程參與其中,開啟了人人自造時代。
“海達源”模塊商資源平臺是全球家電業第一家為供應商提供在線注冊、直接對接用戶需求的零距離平臺。該平臺具備開放、零距離、用戶評價、公開透明四個特征,可以推動全球一流模塊商資源自注冊、自搶單、自交互、自交易、自交付、自優化。與傳統“零組件采購—訂單銷售”模式相比,模塊商的注冊、響應需求、方案選擇結果、評價結果等全過程都將在平臺上公開公示,考核模塊商的主體不再是企業,而是用戶。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自注冊模塊商3700多家,平臺上交互的2000多個方案,為用戶提供了最佳體驗。模塊商資源平臺將企業與模塊商傳統的價格博弈關系轉變為共創共贏關系,雙方共同致力于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海爾這一創新給現場近千名模塊商帶來了強烈沖擊,他們紛紛表示,必須快速轉變經營模式,從零部件商升級為模塊商,與用戶共同設計創造產品,才能獲得更大的增值空間。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表示,海爾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互聯工廠的實踐,致力于打造按需設計、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體系。為實現從大規模制造向個性化定制的轉型,企業必須轉型為開放的平臺,以模塊化為基礎的互聯工廠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體驗的“主體”,而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和模塊商資源平臺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體驗的“兩翼”。
從制造邏輯來看,海爾實踐互聯工廠戰略的必要條件是工廠的模塊化、自動化、智能化,有效提升效率;充分條件是用戶能夠無障礙參與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等流程中。互聯工廠的最終指向是構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創造最佳用戶體驗。海爾互聯工廠的架構構建了一張動態抓取用戶需求、快速整合全球最優資源的強大網絡,將碎片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與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體系高效對接起來,是對“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率先實踐。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房殿軍教授認為,在全球范圍內,海爾對工業4.0戰略的探索和實踐是非常超前的,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制造邏輯的重塑,海爾互聯工廠將用戶、模塊商和工廠等要素,用開放平臺的方式聚集到一起,這種制造邏輯給家電行業甚至其他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