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2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具界大佬齊聚中國“五匠之鄉”——浙江省寧海縣。改革開發初期,寧海的五匠手藝師傅帶徒弟外出打工,慢慢地在全國各地形成作坊、工廠到現代化的家具制造企業。目前,寧海籍在全國開辦的實木家具企業有3000多家,占全國實木家具總量的65%以上。在“浙商回歸”的大浪潮下,這些龍頭企業家成立了寧海家具產業聯盟,決心將浙江寧海打造成中國實木家具集散地。
寧海家具“墻內開花墻外紅”
隨著經濟發展提速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家具有了更多的訴求。根據中國家具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家具業的總產值達11000億人民幣,預計2015年年產值將突破2.4萬億元,出口居全球第一,2013年 家居 消費首次超過汽車消費成為第二大消費產業。
讓人稱奇的是,如此龐大的中國 家居 市場“操盤手”多為浙江寧海籍人士。浙江寧海是實木家具的發源地之一,“十里紅妝”、“千工床”、“萬工轎”等古代大戶人家的“臉面”都是寧海木匠的杰作。現今寧海人的家具產業在全國家具行業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了解,目前寧海人在全國開辦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家具企業近3000多家,寧海籍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年銷售額高達700億左右,其中國家級品牌10多個,省部級品牌36個,如南洋胡氏、南洋迪克、賴氏家具等等家具領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寧海自古就出能工巧匠,現如今寧海人在實木家具業也做得非常成功,但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墻內開花墻外紅’。”寧海家具產業聯盟會長陳煥苗告訴記者,寧海的家具產業是猶如一盤散落的珍珠,分散在全國各地。雖然在全國赫赫有名,但“寧海人經濟”卻并沒有實實在在的給寧海帶來經濟效應。
“浙商回歸”投資寧海三年 打造實木家具集散地
“我17歲跟著師父離開寧海到鄭州,從木匠學徒開始單打獨斗慢慢做企業,走到今天這一步著實不容易。”今年48歲的王啟師是鄭州東方佳隆家具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說起在外邊漂泊闖蕩幾十年的經歷,他感慨萬千。
光明集團南京中德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仁考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18年前孤身一人到南京到現在擁有800名員工,2014年年度營業額3個多億。這些像王啟師、李仁考一樣在外闖蕩多年的“浙商”所共同得出的經驗就是“獨木難成林”。
“寧海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家具行業這個寧海傳統資源優勢,隨著大物流、大流通時代的到來,寧海籍在全國各地的家具龍頭企業返鄉創業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寧海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區位優勢和發展條件,是時候將寧海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家具之鄉’”。寧海縣縣長楊勇說道。 據了解,寧海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家具產業振興規劃,并實施“產業回鄉工程”,吸引外出企業回歸寧海創業。在寧海縣委縣府支持下,企業家前期投資15個億成立家具產業總部,縣委縣政府劃出3000畝土地創建家具產業園,做成前店后廠的產業模式,為寧海在外家具創業人士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
抱團發展有利于降低成本,回到寧海我們實木行業聚集在一起,對于產業鏈形成會有很大的幫助。”李仁考告訴記者,按照自己企業以前的發展模式,采購、營銷都各自為任,如果把資源共享,總部為商業平臺,對于企業來說將大大降低銷售成本。“現在我們都是店中店為主的銷售模式,現在店里的成本比較高,加上物業、商場管理費、物流、投入人員等成本,初步估計占企業銷售成本的15%左右。如果抱團的話至少降10%的成本。”李仁考說。
“老百姓講究一個質量一個錢的問題,高質量、高品味、低價格是每個老百姓所希望的。現在第一步是把寧海籍在全國的家具企業連一連,組成個大聯盟,充分運用價格優勢,就能在三年之內打造出一個實木家具集散地。”陳煥苗自信滿滿。
創造電子商務家具O2O模式 打造誠信打品牌
2月28日,在寧海家具產業聯盟成立現場,聯盟就與浙江義烏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約——把電子商務平臺與家具實體店結合,創造O2O模式。
“實木家具業很少有人嘗試電商,因為物流費用非常高昂,退貨又非常麻煩,消費者一般也不太愿意在網上選擇購買實木家具,但是,實木家具電子商務化是大勢所趨。”對于電子商務,陳煥苗非常堅定。
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冰冰表示,隨著大物流、大流通時代的到來,家具產業已經到了必須直面銷售和流通渠道問題。2012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內信貸等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特別是去年以來房地產政策的持續收緊,家具行業深受影響,同時,家具品牌競爭、營銷多元化、產品設計、企業成本方面的變化,進一步促動了家具行業變局暗潮涌動。
“家具產業和別的產業流通不一樣,存在一個高成本的流通。要打造電商產業,除了具價格優勢外,最要的就是誠信。”陳煥苗表示,三年內要在寧海打造一個實木家具集散地,除了充分運用電商,打造價格優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個充分讓消費者信賴的誠信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