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由于能源短缺,國家以秦嶺、淮河為界向北方供暖,而南方則在60多年來一直靠“抖”來度過寒冬。據《人民日報》記者在長江沿線10個城市攜帶溫度計實地測量發現,無采暖家庭平均室溫僅7℃,遠低于北方供暖城市室溫15℃的標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南方,尤其是長江沿線9省2市5.7億人口,在面對冬季長達4個月的濕冷氣候時,不愿意繼續忍受寒冬的肆虐。自2000年以來,每年都會有關于南方供暖的呼聲見諸媒體;2008年南方雪災,供暖問題成為全國關注的話題; 2010-2013年全國兩會上,更有代表強烈建議南方地區冬天實行供暖。這表明,南方供暖已成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然而,民眾的采暖呼聲雖日益高漲,但是國內卻沒有一種很好的家庭采暖方式能滿足長江沿線5.7億居民的采暖需求。在南方實行集中供暖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采暖管網建設、房屋改造,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在能源緊張的國際環境下,強行推行集中供暖則顯然不符合南方的實際情況。
那么目前的分戶式供暖又能否滿足長江沿線居民的采暖需求呢?傳統的分戶式取暖諸如空調、水暖、電暖已經進入了南方的部分城市家庭,但是其動輒每月上千的采暖費用卻讓大多數家庭難以承受。
如何讓南方,尤其是長江沿線的居民用上便宜的供暖,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科學院在8年前就開啟了地暖的相關應用研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采暖費用一天低至1塊錢的科吉星地暖,該地暖平均每平米功率低至30W,同時具備儲熱功能,每天開啟6小時就能滿足14小時的采暖需求,領先世界地采暖科技。
科吉星地暖以一天低至1塊錢的采暖費用,不僅解決了采暖行業世界級的技術難題,還解決了關乎民生的采暖需求問題。它打破了南方傳統采暖方式只為少數有錢精英專享的局面,讓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地暖。可以想象,在科吉星地暖一天1塊錢的驅動下,地暖迅速普及,南北方的冬天將不再有室溫的明顯差異,讓南方居民享受溫暖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