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能光熱藍膜界,福建新越投資約12億,擁有了一條國內首條德國引進的藍膜生產線,同時是亞洲首條采用真空鍍膜技術對金屬帶進行鍍膜的生產線,徹底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里的壟斷局面。
藍膜不如陽極氧化和黑鉻膜層的耐鹽霧好?藍膜的壽命相對短?引進德國技術預示著什么?在眾說紛紜之中,這國內首條“德國藍膜中國造”藍膜生產線,是一場華麗麗的刀尖上的跳舞,還是一場真正的藍膜技術革命?
新越讓我們拭目以待。
技術瓶頸待突破
平板集熱器是平板太陽能最核心的部件,平板太陽能性能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平板集熱器決定的。而板芯作為平板集熱器的核心,其在整個系統的作用相當于人體的心臟,如果板芯的吸熱性能不好,即使再完美的系統其使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膜層結構是決定板芯吸熱性能的關鍵所在。在國外,藍膜占據了90%以上的平板太陽能市場。國產藍膜的耐候性、外觀雖然有明顯的提升,但技術上和國外相比仍有差距。在國內,膜層還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銷量不足產能的十分之一。
藍膜技術瓶頸待突破,國內藍膜廠家藍膜涂層耐候性需要進一步提升。在熱老化和鹽霧試驗加深老化的實驗中,少數國內藍膜廠家的產品性能、產品外觀都存在一定的衰減和破壞,對膜層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存在一定影響,需要深入研究和提升產品的耐候性能,努力提升產品性能,共同推動藍膜事業發展。
新越藍膜破“壟斷”
新越藍膜生產線總投資達12億元,目前已經正式投入生產,年產量500萬m2以上,熱性能指標吸收率達到了95%以上、發射率低于5%,達到了與進口藍膜的性能。該生產線全長約100米,只需8~10名操作者,通過全自動化的計算機操作控制系統實現了人機界面的高度協調與配合。同時相比于進口藍膜,新越藍膜具備的一項重要優點是,鹽霧試驗超過72小時。鹽霧實驗跟集熱器的壽命息息相關,是在中國空氣環境和現階段集熱器封裝工藝下必須強化的一項指標。
“好藍膜,新越造”。新越從全方位保證了國產好藍膜的品質,它擁有從德國馮·阿登納引進的亞洲首條世界頂尖鍍膜設備,以及全方位保證產品性能的最全測試設備;擁有磁控濺射和電子束蒸發靈活配置的工藝,擁有世界著名太陽能研究所的世界級合作者,擁有從多個行業集合的精英團隊,生產出性能堪比甚至超越之前依賴進口的藍膜,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局面。
在這場技術革命中,新越無疑打了場勝仗。“好藍膜,新越造”,新越藍膜生產線可為我國平板太陽能產業提供性能優良的熱吸收金屬板芯,從而填補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顧問羅振濤也認為,“中國藍膜技術瓶頸的突破將推動我國平板太陽能技術的發展,而平板技術的發展將促進我國太陽能熱利用工程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