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也是有壽命的,和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中概述的人、動物一樣,在其生存環境中要面臨商業社會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
中國企業數量可謂不少,但長壽的不多,各領風騷三五年甚至三五個月也不鮮見。
何謂長壽企業?當然是比對手活得久、活得滋潤的企業。
堅持活著,中國誕生的長壽企業
歌德曾說過:理論是灰色的,真理之樹常綠。
無數的中國企業在9年前就死去,也有很多的中國公司活過中國企業平均壽命,成為中國式的長壽企業,信手拈來幾個品牌例子:
前鋒廚電:1958年誕生,至今56年;
長虹電子:1958年誕生,至今56年;
美的電器:1968年誕生,至今46年;
老板廚電:1979年誕生,至今35年;
海爾電器:1984年誕生,至今30年;
帥康廚電:1984年誕生,至今30年;
神州廚衛:1984年誕生,至今30年;
……
企業的生命史也和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中概述的人、動物一樣,在其生存環境中面臨商業社會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結局。
企業死亡的原因很多,成為長壽企業的秘訣也很多,中外不少企管大師給出無數的答案,但大師們很多答案是非常宏觀的,同時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有時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在具體企業的經營中卻失效。
用中國務實也帶狹隘性的一句話講:企業只要活著,就會走向長壽。
這句話一些專家們和策劃大師們也許不大認同,他們認為活著不是目的,目的必須是精彩地活著,所謂的精彩,就是大折騰、大運動、大投入……
筆者非常認同西德前總理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 的觀點,冷靜坐著,坐到比對手晚死。是的,當你的資源條件都不如對手時,你就自己好好活著。Louisvuitton公司、Ferragamo公司這些超級長壽品牌都不搞大折騰、大運動、大投入,而是理性地堅持。
當你活到所有對手都死去就是勝利,這也是長壽企業的奧秘。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公司董事阿里•德赫斯(Arie de Geus):在他的《長壽公司:商業“競爭風暴”中的生存方式》中,將長壽公司的標準擬定如下:
1、對于環境變化非常敏銳。
2、有高度凝聚力與認同感。
3、保守的財務策略。
4、高包容度與分權想法。
那么,中國的企業要成為長壽企業的秘訣是什么?筆者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首腦強大的內心和愿景
世界上眾多民營企業、家族企業之所以能成為長壽企業,最關鍵的一條是首腦的內心,當企業的首腦矢志不渝地要把公司持續辦下去,這家公司注定就能生存下去。家族企業往往比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生存更長久。
股份制公司、上市公司因為外表的光環讓人感到其競爭力強大,但各類股東因股本維系的關系并不比家族企業的忠誠度和奉獻精神強大。很多時候,企業一旦遇到動蕩或困境,出逃或轉移資產的往往是各類股東。而家族企業由于家族的命和企業捆在一起,成敗與命相系。
企業不論大小,只要首腦的心不死,依然保持一個偉大的愿景,企業就自然活下去。在社會競爭中,能戰勝一個企業的并不是強大對手,而是企業自己。眾多的司倒閉,往往是首腦的心死了。
二、特定時代掌舵人的擔當
中國一些對西方管理經驗稍有認識的人這樣認為,企業制度比人重要,似乎定了一個完善的制度,企業就可以一勞永逸健康成長。殊不知制度是死的,制度是人定的,IBM公司的制度可能在全世界都是最完善的,但改革者郭士納的決策花了一年半才從總部貫徹到歐洲公司。因此一個公司短命或長壽并不在于公司的制度多么好,而在于企業擁有充滿激情、責任感、使命感的人,這些人永遠是公司的活力所在。
充滿激情、責任感、使命感的人并不在于企業制度如何,而是他們天生就有這種秉賦,是一種殉道者的精神,他們會視企業的事業為自己的生命一樣去努力。而在充滿激情、責任感、使命感的人里,企業每個階段的掌舵人最為關鍵,他的擔當決定了公司的生命。
三、與時俱進
適者生存。企業的生存應跟上每個時代變化的步伐,一切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決策注定要停滯,甚至死亡。
企業呼喚變革,但更應該要有具體變革的措施、行動及持之以恒的控制與堅持。
四、有長遠生存的系統解決方案
一個公司在市場競爭層面的系統解決方案由五大核心戰略要素形成一個戰略互補、密不可分的戰略鏈:公司戰略、品牌戰略、戰略性產品、戰略組織、營銷力。
公司戰略:公司戰略就是公司成長的方向和系統規劃,戰略制定的正確與否決定了企業是否長壽。
品牌戰略:品牌是一種公信力資產,以其價值影響力塑造公信力,保證了公司戰略實施的成功。而戰略制定的正確性與準確性對塑造品牌又起著關健作用,采用低價戰略還是溢價戰略所塑造的品牌價值是不一樣的。
戰略組織:戰略組織是執行公司戰略、品牌戰略,以及創造戰略性產品的人力與物力資源配置。市場層面戰略組織又分有兩塊:一是企業內部的戰略組織,如品牌、營銷、市場研究等,二是企業外部的戰略組織,如銷售客戶、外腦機構等。一個企業戰略組織配伍越健全,戰略執行就越有保障。
戰略性產品:戰略性產品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營銷層面全面支持公司戰略,體現品牌價值的關健性產品。
前鋒的長壽基因在于持續創新
1958年誕生的前鋒,至今已有56年,可謂是中國最長壽的企業之一。
自創辦至今,前鋒秉承著“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的理念,并將軍工的技術和標準貫穿于廚衛產品的生產,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持續的新鮮消費體驗,引領著行業向前發展。
能在56年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并且在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記錄,這得益于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家的理念。 前鋒集團致力于通過創新提升中國制造的技術水平,提升整個行業的,而不是僅僅為改變企業銷售業績的創意,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創新境界,也體顯出企業家和企業主的不同人格胸襟。楊鋼,成都前鋒電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技術出身,被譽為“專家型企業家”,一直堅持走技術品牌驅動模式,爭做世界知名品牌,創國際一流企業。
二是企業科研力量的積淀。 前鋒集團是我國最早研制和生產電子儀器的大型軍工骨干企業之一,從事電子、IT的軍品研發和生產,擁有56年軍工背景的國內頂尖技術研發實力,并將此輻射于廚衛產品。在中國廚衛產業通過各種極致的營銷手段和同質化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的同時,前鋒卻埋頭鉆研技術創新。憑借軍工背景的國內頂尖技術研發實力,眾多引領行業發展的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前鋒陸續誕生。利用技術創新的稀缺優勢,前鋒與其他競爭對手成功區隔,奇跡般的開創了大西南史無前例的“前鋒神話”,如今,這個神話正在向全國市場成功復制。
三是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最大化的產品。 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最大化的產品,源自于前鋒集團在熱能制造方面的責任:舒適安全、節能舒適安全、節能。前鋒集團一直在堅持以高昂的研究費用進行投入,扎實專研技術創新,不斷制定出新的洗浴標準。從而保持前鋒集團在中國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前鋒集團擁有30年專業制造燃氣熱水器,20余年專注恒溫的行業經驗。從最早的簡易沐浴,到如今安全健康節能洗浴;從36-70攝氏度溫帶設置到現在的27-72攝氏度調節;技術上實現超寬頻控制,功能上滿足了消費者不同季節,不同時段和用途對水溫的極致需求,洗浴舒適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由于軍工背景的影響,前鋒在產品質量把控等方面永遠為消費者負責,“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的觀念自樹立以來, 就自然形成了一種“軍工品質”的優越感貫穿在前鋒的產品之中。因為軍品的特殊要求,每個零件都要檢驗,這就形成了前鋒獨特的管理模式,前鋒從來都是按照軍工標準嚴格對待每一項產品。同時,前鋒在與美國和歐洲諸多百年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受其影響很深。
前鋒技術品牌驅動盈利模式的成功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其代表了中國家電產業新的戰略轉型方向。這也是中國家電品牌走向長壽之路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