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一共負責管理8所學校,只有一所學校沒有受災。”魯甸縣小寨鎮邵聰萍校長告訴志愿者。其中,小寨鎮大梨樹村梨園小學、大梨樹小學是邵校長管轄下的兩所受災相對嚴重的學校。邵校長的8所學校所處的小寨鎮,緊臨震中的龍頭山鎮,雖未在震中,但大部份校舍同樣未能幸免,皆被住建系統專家組鑒定為危房而暫停使用。
9月15日,距離魯甸縣6.5級地震后42天,距離開學后15天,一行志愿者深入魯甸震區山村小學,零距離體驗老師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
艱辛的震區求學路
對于魯甸山區孩子的求學路而言,本身就辛苦曲折,在地震之后,更是異常艱辛。韶校長所提及的梨園小學及大梨樹小學,都處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崎嶇山村。羊腸小路一樣的鄉村基根道,上山下河、爬山涉水,是老師及孩子們每天的必修課。震后的山體滑坡、雨后的泥濘,就是老師們的上班路,孩子們的求學路。
地處水磨鎮的黃泥寨小學、嵩屏小學,也是此次受災較為嚴重的山村小學,與梨園小學相比,基本處于震中。就在志愿者前往這兩所小學的路上,仍然遇到了余震,當從嵩屏小學離開返回魯甸縣城時,嵩屏小學陳校長極力勸阻,要求我們原路返回。“這邊基本就是震中,經常會有余震,路窄滑坡真的很危險,你們走來時的路回去吧”陳校長說。
有關懷就有歡笑
據報道,9月1日,魯甸地震災區的549所學校全部如期開學。就在志愿者踏進校門的一刻,撲面而來的是充滿童真的歡聲笑語,盡管旁邊就是被禁用的教學樓,但是臨時搭建的板房成了孩子們又一個天堂。
根據邵校長介紹,開學前凡是教學樓有損毀的學校,都全部搭建安裝了活動板房,還有熱心企業的及時周全的支援。“這些活動板房都是由云南建工集團提供”邵校長說。“除活動板房這些硬件外,開學后又陸陸續續受到一些熱心企業的硬件援助,開學不久我們就收到了尚品宅配捐助的幾百套全新課桌椅、圖書及體育用品,還有當地魯甸紅十字會的援助等。”
歡笑難免讓人感覺苦澀
地震之后的校園,在關愛的撫慰后,讓人有一絲喜悅,同時又不免感到苦澀。其實,孩子們在災難面前,已經失去了很多,親人、家園和原本對世界美好的期待。能重回校園,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重見天日之感,但當你親身體驗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你看到的是他們并不高的要求,以及隱約的創傷。災難之后需要加倍的關愛,需要更多的援助,才有可能讓他們找回災難前的快樂,甚至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