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保家具,秸稈的另類價值
時尚又環保的秸稈家具。

時尚又環保的秸稈家具。
你一定知道實木家具、板材家具,但你是否知道農作物收割后被廢棄在地里的秸稈,也可以成為打造家具的原材料?而且,這還是一種真正環保、零甲醛、無污染的家具材料。
秸稈的處置,一直是個“老大難”。管理部門禁止秸稈焚燒,因為其污染空氣,且存在火災隱患;但卻又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在沒有更有價值的“出路”下,焚燒仍是最“偷懶”的一種方式。
如今,環保家具技術的不斷成熟,賦予了秸稈另類價值,用一種創意環保的方式,解決了一個環保難題。
秸稈如何成為家具
走入上海雅特蘭家具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楊浦區的辦公樓,一層的展示廳里,從整體廚房到客廳、臥室,還有兒童房、衣帽間,所有的家具看似與普通木材家具無異,卻都是用秸稈板制成的。
“秸稈板是一種好材料。 ”雅特蘭家具總經理楊光告訴記者,這是真正做到了零甲醛的環保材料。因為秸稈本是農作物,將其制作成板,適用的膠水不同于一般膠水,而是一種沒有甲醛的生態膠粘劑(MDI)。這種生態膠強度很高,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秸稈板做成的家具會不牢靠。通常油漆是家具甲醛的另一個主要來源,而附著在秸稈家具表面的,也是一種特殊的水性漆,不含甲醛。
其實,秸稈板的技術,在歐美國家早就有了。只是國內沒有很好的秸稈回收和分解基礎,秸稈制板存在一定的困難。所幸政府部門一直在推動,大約在2005年、2006年時,在市科委、農委等的力推下,引入了英國的技術和秸稈板生產設備,并在哈爾濱設了廠,開始試制出了秸稈板。只不過,當時的技術,用秸稈板做家具并不成熟,秸稈板被更多地用到了建筑模板上,而且因為其成本相對較高,僅限于政府工程,民用工程基本不用。
設備流水線投入不小,但秸稈板僅僅用作建筑模板,其市場拓展很難邁開腳步。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后,將秸稈板打造成家具的條件才真正成熟了,市場也更加開闊了。一是,傳統家具企業在經歷了多年OEM后,沒有品牌優勢,沒有定價權,同時各種成本越來越高,很難再往下走。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楊光告訴記者,當時擺在公司面前的是兩個轉型的方向—智能化和環保,世博會倡導環保,正給了公司很好的啟發,于是決定朝著環保家具的方向轉型升級。二是,到了2010年,秸稈板的自身技術也更成熟了,可以嘗試制作成家具。 “當時做了轉型決定后,我們也去歐美市場考察了一番,秸稈家具其實很流行。 ”楊光說。
于是,雅特蘭家具持續投入,進行技術升級,并引入秸稈板,開始制作家具。但從秸稈板到家具成品出爐,也不是那么簡單,過程中不斷有困難出現,需要一一去克服。舉個例子,秸稈板打造成家具后,需要上油漆,當時就遇到植物板與水性油漆不兼容導致附著力不強的難題。國外有一種專門匹配秸稈板的水性漆,但進口單價要達到每平方米700多元人民幣,這樣的價格,市場是無法接受的。只能自己研發。 “最終,我們很幸運找到了幾位老教授,在他們的幫助下,不斷調試,終于調配出了納米級的水性漆,用相對較低的成本解決了秸稈板的上漆問題。不過,這個過程卻是砸了重金的。 ”楊光說。
三年時間的持續投入,到2013年11月,雅特蘭出品的秸稈家具產品才定型,推出市場。這期間,還真的很考驗一家企業的耐性,但在楊光看來,既然認定了環保是趨勢,“就值得賭一把”。
變廢為寶的高價值
秸稈家具面市了,市場的接受程度如何?從價格因素來看,將秸稈制板做成家具,其材料成本就比普通板材高出30%左右,因此秸稈家具的售價也比普通板材家具貴25%-30%。
“起初,我們還有點擔心,但從秸稈家具入駐各大門店后的反饋來看,還是很容易被市場接受的。”楊光解釋道,就沖著秸稈家具零甲醛、無污染,消費者也愿意為此支付更多的成本,“到目前,我們的各家門店每天都有成交”。
而且,公司還針對消費者做了一個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兩類消費者對環保家具的需求更大,一是新婚小夫妻,準備要寶寶,所以更注重家具的環保;另一類就是注重身體健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退休人員。此外,很多家庭也會為兒童房專門訂制環保家具。
從這些市場反饋來看,楊光絲毫不擔心未來的市場,他對過去三年的重金投入何時收回成本,也比較樂觀:預計到2015年就能收回成本。
秸稈家具,變廢為寶,讓秸稈有了更有價值的“出路”。相比傳統的很多秸稈處置方式,這是一條真正依靠市場來推動的產業鏈。市場為家具的環保買單同時,也能逐步解決以往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難題。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可生成8億多噸秸稈。而在上海,總耕地面積24.4萬公頃,每年秸稈產量約160萬噸,主要分布在崇明、金山、奉賢、松江、青浦等9個區縣。
雖然管理部門采取很多措施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倡導秸稈的綜合利用,但主要的利用方式也只是粉碎返田。這一比重,也不過六至七成。秸稈焚燒現象仍然難禁。而且,對于秸稈粉碎返田的利用方式,也有專家表示不認同:秸稈粉碎翻耕還田后,由于常年累積、難以消化,不少田塊出現土壤變性、病蟲害增加、農作物產量下降等問題。
此外,由于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也是一種粗飼料。將秸稈回收作為飼料也是一種利用的方式。上海牛奶集團旗下的上海鼎牛飼料有限公司,就定期向農民回收秸稈用作奶牛的飼料。但這種方式利用率也只有50%,奶牛消化掉一部分,還會有很多剩余,大約50%,這些余料又只能粉碎返田。
在業內人士看來,牛奶公司回收秸稈,給奶牛當飼料,然后奶牛產奶,制作成成品牛奶,推出市場,這雖然也是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但因為利用率不高,附加值也不高,其源自市場的推動力遠遠不夠。
相比之下,將秸稈變廢為寶制作成家具,是一種真正的高附加值利用秸稈的方式。
高值利用產業化之路
秸稈家具,為秸稈高附加值利用找到了一條路。亞特蘭家具希望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據透露,公司目前正在與光明集團洽談合作,希望將光明回收的秸稈進行分揀處理,一部分適合當飼料的就給牛吃,而牛不吃的部分秸稈就用來制作秸稈板。這樣就能實現100%的高附加值利用。而有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雅特蘭甚至希望引入設備、流水線,在上海崇明開設制板工廠,或自建或與他人合作。這樣一來,節約了每車1萬多元的運費,秸稈板的成本以及秸稈家具的成本都會下降,售價自然也會更親民。屆時,市場份額會逐步擴大,反過來,各個環節都會受益,最終還會促進秸稈的回收利用,減少污染。
秸稈高值利用的產業化之路,秸稈家具只是其一。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還有更多不同的探索和嘗試。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對接會上,上海艾耐基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就與光明長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崇明年產3萬噸秸稈成型燃料項目合作協議”,用于清潔燃燒。這也是一種高值利用秸稈的方式。
據介紹,制作秸稈燃料是通過粉碎、除塵、壓縮、定型等工序,將秸稈壓縮成棒狀壓塊燃料,體積小,密度大,無任何添加劑。而且這種燃料單位面積的燃燒值比一般燃料高十幾倍,產熱性與抗煉性與中質煤接近,可替代煤、油等常規能源,可廣泛應用于生物質發電、工業生產、城鎮居民的供熱采暖,等等。
上海市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秘書長陳清告訴記者,目前上海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已有總體思路,即實施科技創新、協同合作、政策扶持,實施自主技術開發和標準制定,貫徹“誰利用、誰得益”原則,推進重點示范項目,杜絕秸稈焚燒,降低粉碎翻耕還田比例,拓展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新領域。
具體來說,上海秸稈高值利用產業化的近期目標為:2014年至2015年,上海將實施一批秸稈生物質可燃氣應用示范點,每年用于生物質可再生能源的秸稈利用量新增3萬噸以上;到2015年農田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中遠期目標則為:2016年至2018年,計劃建設年產10萬立方米零甲醛秸稈板重點項目,配套生產15萬噸秸稈飼料,每年綜合利用秸稈50萬噸,建成農作物秸稈“高效化、清潔化和產業化”的綜合利用新模式;到2018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其中資源化利用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原清海也給出建議,秸稈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上海的秸稈綜合利用要向規?;?、高端化方向發展。如果上海每年產生的160萬噸秸稈中,有相當部分轉化為“高值利用”,那么將形成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生態產業—“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秸稈工業四業相結合的高級階段生態產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