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數據,我國建筑能耗驚人,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間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46.7%,建筑的上游產品——建材在生產過程中,能耗總量約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0%;建筑、建材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廢氣廢物污染約占全國工業排放總量的50%。不僅如此,我國現有建筑中90%達不到節能標準,新增建筑中節能不達標的仍超過八成,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至3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有關專家預計,我國現有建筑總面積400多億平方米,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如果城鎮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到2020年每年就可節省3.35億噸標準煤、減少8000萬千瓦時空調高峰負荷,相當于每年節省電力建設投資約1萬億元,建筑節能早已迫在眉睫……
2013年1 月1 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國辦發[2013]1 號)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要發展超過10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筑,并同時提出了“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的要求。誠然,沒有綠色建材的支撐,何來綠色建筑?那么綠色建材到底是什么概念?對于大多數普通百姓,他們并不完全清楚什么是綠色建材,然而他們卻是最終的受用者和消費者。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消費者對他要購買的產品有知情權:
首先,綠色建材是健康的,在應用中它對我們人體健康沒有負面影響。
其次,綠色建材是環保的,即在生產過程中不以污染環境為代價,而且在應用過程中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比如短命的建材筑就了短命的建筑,短命的建筑直接導致災難性后果,反而推高了生產成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
最后,綠色建材是低碳的,即在生產過程中低能耗,在應用過程中促進節能減排,有些產品甚至可循環使用,比如地熱應用、光熱應用等等。
對于綠色建材產品的認定,目前還沒有可依據的詳盡的數據資料,目前相關的檢測數據也只是針對樣品而言,所以很多重點工程都會組織一定的專家力量,在施工現場對來料進行抽檢,確保建筑物質量符合要求。而對于百姓而言,只有加大綠色建材知識普及力度,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家認識到綠色建材事業關乎每個家庭的利益,關乎國家利益,主動監督綠色建材生產、應用過程,拒絕購買“偽綠色建材”,以此助推建材企業轉型升級,生產出合格的“健康•環保•低碳綠色建材”。

在2011年,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根據自身的優勢,在“健康•環保•低碳綠色建材”推廣方面率先展開了嘗試性的、引導性的工作,這項工作的目的意義在于:喚醒百姓對綠色建材的消費覺醒,終歸,所有建材都是百姓生產出來的;百姓自己受用的;百姓自己買單的,我們,都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