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近日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已有104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規劃建設,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將建設智慧城市。
據了解,目前住建部已公布了兩批193個智慧城市試點單位,這些試點單位分布較廣,發展水平也千差萬別。對于一些小城市或欠發達地區來說,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信息化建設,都無法與發達地區采取同樣的評判標準。因此二級城市還需借鑒了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武漢等多個較早進行智慧城市研究地區的規劃標準。
作為智慧城市的細胞,智慧家庭的建設目前已成為多個城市研究的首個著手點,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堤防誤區:千萬不要把智能 家居 等同于智慧家庭
應眾行業媒體力邀,上海智慧家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洪佩軍博士在《環球時報》上發表論文,詳細闡述了“智慧家庭”系統與“智能 家居 ”在系統上的幾大區別。
第一個區別:應用層次不同。智能 家居 系統是以家庭設備集中控制為目的,安裝要開槽布線,屬于裝修前市場,如果裝修后再想裝一套智能 家居 系統,就要重新裝修進行復雜的布線施工。而“智慧家庭”系統則從更高層次上來解決人們對智慧生活的需求,直接利用家庭寬帶網絡,不需要開槽布線即可實現家中設備電器的智能化管理,只要將原有普通家電接上一個內裝智能芯片的裝置,就可以實現普通家電智慧化。擴展了對家庭環境、家人健康、 家居 安全的感知,實現了人與家之間和多個家庭之間互聯。
第二個區別:靈活程度不同。傳統智能 家居 是一個封閉式系統,用戶要想與其他系統和設備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專門的技術團隊進行技術開發,如果安裝完成之后還需要根據生活的需要進行調整和擴展,幾乎不可能。一些家電企業的智能化戰略也陷入了戰術叢林,各自為陣,在一個個孤島上獨立作業,品牌之間無法兼容。而“智慧家庭”系統平臺則遵循互聯網的開放性理念,是一個跨品牌全兼容的平臺,基于這個平臺家里所有的設備電器都可以互連、互通、互控,靈活擴展。當越來越多的外圍設備被開發出來后,這個系統就會越來越豐富。在此基礎上就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家聯國際把它定義為“1+N”模式,未來有很大的擴展空間。
第三個區別:智慧化程度不同。智能 家居 系統把家里的多個遙控器集中在墻上的面板或平板電腦上,實現集中操控。而“智慧家庭”則通過物聯網技術,使電器自己有思想,能感知室內人的存在,溫濕度、空氣質量、PM2.5、空氣清新度等數據,實現自主調節,而不是簡單地被人控制。比如屋里熱了,空調會自動打開調節溫度;空氣凈化器如果監測到屋里的空氣質量不好,就自動打開調節空氣質量。
第四個也是最本質的區別,親情感知不同。智能 家居 是依托鋼筋混凝土的房子為載體,圍繞控制做文章,總體上還是冷冰冰的感覺。而智慧家庭系統則是以家庭親情為紐帶,把人和家、家和家關聯起來,讓家里的設備為人服務,我們就會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谶@個概念,從家人關愛的角度出發,就會想到更多源源不斷的創意,并創建出新的商業模式。在這一概念下,感知系統就變得非常關鍵,它不僅可以感知空氣質量,還能感知家人健康、 家居 安全。比如,子女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手機看父母今天的血壓、血糖是什么情況,把一段時間以來的數據自動記錄起來,形成曲線,通過大數據對健康情況進行評估,為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貢獻。
此外,“智慧家庭”還必須是低碳的,技術讓你可以掌握每臺家電每時每刻的耗電情況,然后看到你家的能耗在同類家庭里處于什么位置,潛移默化地促使人們進行低碳生活。節能有兩條路,一個是技術節能,比如節能燈替換白熾燈,另一個最重要的是智慧家庭帶來的生活方式節能,后者所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果,要遠遠高于前者。
總的來說,洪博士給“智能 家居 ”和“智慧家庭”這兩者下了個明確的定義,并得到行業人士高度認同:智能是手段, 家居 是設備;智慧是思想,家庭是親情”。智能 家居 是用智能化的手段控制 家居 設備;智慧家庭則是生活方式,以家庭為平臺、以親情為紐帶,是讓家中設備感知人的需求,更好地為人服務!
家聯國際:搭建智慧家庭平臺,共襄智慧城市建設
了解了智能 家居 與智慧家庭區別,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重擔便落在了智慧家庭的組建上。作為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深具中國傳統家庭關愛情懷的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洪博士的帶領下,從構建生態圈的戰略平臺著手,通過軟件主導硬件思維,借助家聯網技術,破解了困擾行業的難題。家聯國際所創的iComhome全兼容性智慧家庭平臺采用“端+云+端”的創新架構,賦予普通家電思想,實現互聯、智能、感知、分享的智慧家庭生態圈模式。
一是互聯。做到“家電互聯、人家互聯、家家互聯”。作為智慧家庭,必須實現數據同步更新,智能終端高度協同,實現電視、冰箱、空調、PC、PAD、手機等多終端互聯互通互控,也就是1+N模式,完成無限可能的互聯互通互控。此外,除了家里人的互聯互通,還要完成朋友圈的互聯互通,甚至是多個家庭的互聯互通互控。
二是智能。做到“遠程控制、智能分析,低碳節能”。在這個關鍵點上,當前的智能 家居 系統大多還停留在集中控制階段,基本不具備靈活的遠程控制、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以及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實現低碳節能的能力,這三點還是企業需要建立的核心部分。
三是感知。做到感知“環境健康、家人健康、 家居 安全”。真正的智能家電是要讀懂人心,主動為人服務,具備人智。智能家電不僅要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性別、學歷、興趣、工作、地域等基本信息,精準呈現有針對性的內容,還能通過簡單方便的交互方式,例如語音操控等,接收用戶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務。以此完成家庭環境、健康、安全的三位一體化。
四是分享。做到“家人分享、朋友分享、網友分享”。產品必須具有非常人性化、極富人情味的網上溝通功能。智能家電讓以往冷冰冰的電器物品成為聯絡感情、維系關系的紐帶。孤單的家用電器“觸網”后,就會成為家聯網平臺的一部分,是智慧生活的執行者,也是生活方式的信息源。這些設備、信息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通過多終端的互動互聯,用戶可以隨時與家人朋友進行分享與交流。
走在時代前沿的家聯國際智慧家庭,以家庭為載體,以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為紐帶,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健康、低碳、智能、舒適、安全和充滿關愛的家庭生活方式,通過自己的平臺力量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助力添翼,相信不久的將來,“家,未曾離開“的溫情理念將會把千百智慧城市融合成為一個和諧健康的大家庭。
端午臨中夏,時逢佳節,酷暑難當,關愛家人,需營造一個清爽的宜居環境。家聯國際將帶您免費體驗智慧家庭生活方式,感受智慧家庭帶來的舒適、安全、健康與關愛。(關注家聯國際官方微信,均有機會獲得家聯國際提供的全球首個跨品牌全兼容的iComhome智慧家庭體驗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