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八零后的“紅二代”,作為“被逼著”繼承家業卻變成了一個全身心投入的紅木人,作為卓木王紅木現任總經理和品牌思路領導者,杜長江無疑是一個吸引行業和媒體關注的紅木企業家。
卓木王——《紅木新貴》舒心1.6米圓臺
——“我們始終在主動選擇痛苦。”
《品牌紅木》:從去年年末至今,緬花的價格好像一直在波動,這對你們這樣經營緬花的企業來說,會不會很麻煩?
杜長江: 紅木家具產業確實在材質上的依賴性很大,從行業到市場對于材質的關注都很多,這是企業思路重點的問題。我們不是這樣,這兩年來我們盡量做到不管原材料、專心做市場。我們從定位上就跳脫出原材料,甚至跳脫出紅木家具市場,像《紅木新貴》系列就是很典型的這種思路。
《品牌紅木》:家具產品的價格,有隨原材價格波動做一些調整嗎?
杜長江: 如果不是有太大波動,我們都盡量不調整,我們還是希望堅持性價比。
《品牌紅木》:目前我們的生產、銷售環節都還是保持正常節奏嗎?
杜長江: 我們現在還是在正常生產和銷售,今年的市場環境我估計不會大起大落,因此我們還是希望整個企業和工廠都能平穩過渡。漲價其實對于品牌來講,也是很容易受到打擊的。
卓木王——《紅木新貴》舒心羅漢床
《品牌紅木》:這個階段是不是很考驗企業領導人的判斷力?
杜長江: 這個行業一直都很考驗企業老板的判斷力,還有渠道統一力和做品牌的決心。因為紅木家具企業資金壓得比較厲害,尤其是這個階段,我們要給經銷商信心、讓經銷商減壓,我們就要自己扛住上游原材價格的壓力。當然,我覺得這是我們必須承受的壓力,是做品牌的壓力,企業是否愿意為品牌投入現在就體現出來了。
《品牌紅木》:在整體產業轉型發展的階段,還堅持思路和品牌投入,會不會很痛苦?
杜長江: 如果說痛苦,卓木王前兩年更痛苦。那個時候我這種思路和我父親、我們企業的老工匠們的沖突比較大,我父親還好,但是那些老匠師們就比較難溝通,他們做了幾十年這個行業了,對紅木家具本身的認識確實不是我這個后生能夠相比的。所以我就很努力地去融入他們、融入這個行業,然后帶著他們出來看市場,看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自己看看我們跟別人的差距。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隊十幾個人出來。我們一直這樣堅持,現在也是,我們用這種方式化解了很多問題和矛盾。我一直都是主動選擇痛苦,而不會被動接受痛苦。現在這個階段,已經和之前完全不同了,當然也有現在的“痛苦”,但是我覺得這種狀態很好。
卓木王——《紅木新貴》舒心餐臺和舒心酒柜
——“因為無路可走,所以只能轉型。”
《品牌紅木》: 你怎么看東陽紅木家具產業在全國產業中的位置?
杜長江: 東陽紅木家具產業起步得很快,因為我們有先天優勢,我們的木雕技術是首屈一指的,我們的政府對產業的扶持力度是很強的,而東陽人的勤奮努力也是很多人比不上的。東陽的優勢在做工廠,所以這幾年東陽紅木家具廠的數量、規模、知名度發展都很快,在大家看來勢頭是很強勁的。但是也是因為發展速度快,也讓我們這個產業整體在一些基礎上還不夠扎實,產業鏈發展也還不完整,這是我們現在要去積極彌補的。
《品牌紅木》:在你看來,東陽紅木家具產業是不是已經到了轉型階段?
杜長江: 以前中國紅木家具產業的轉入門檻太低了,這就造成了市場的野蠻投入。你可以看到全國紅木家具企業在這幾年里急速增多,但能發展起來的卻只是小部分。東陽同樣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讓東陽產業整體堆積了一些麻煩,這些麻煩現在慢慢浮現出來,東陽人是都看到了,所以現在開始有很多東陽的企業更加注重在設計上下功夫。這些問題確實讓東陽紅木家具產業開始轉型。
卓木王——《紅木新貴》吉星餐臺
《品牌紅木》: 東陽紅木家具產業起步得快,邁向轉型發展也很快,但并不是所有東陽的企業都能跟上這個節奏的,尤其是在現在這個轉型的階段。東陽的轉型壓力,目前是不是都主要集中在品牌企業這個小集團身上?
杜長江: 可以說是東陽一小部分紅木家具企業首先開始轉型,從而帶動著東陽紅木家具產業整體的轉型。
《品牌紅木》:這幾年卓木王年年入選“東陽市木雕·紅木家具十大骨干企業”,這應該足以說明卓木王位列這一小部分企業之中了吧?
杜長江: 帶領東陽轉型我們還不敢說,但是至少我們自己確實正在轉型階段,這個階段我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就像處在暴風中心,我們自己內心的波折是非常多的,因為我們無路可走,所以只能轉型。當然,相比于其他企業,我們卓木王的轉型還是有優勢的、有強大背景動力的、有堅定戰略目標的。所以我們的轉型會更堅決,投入也會更大。
《品牌紅木》: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東陽整體轉型的方向在哪?
杜長江: 扎實做好生產、堅持做好品牌,這符合東陽的產業特性,我覺得這應當是我們的方向。
后記:
每次和杜長江的交流總是非常暢快,真要論起來,杜長江進入紅木家具行業才短短五年,但這五年,卻讓“卓木王”這個品牌在一片紛繁之中脫穎而出,在中國紅木家具產業大背景下邁向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