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地板鋪設不久起拱變形了;墻面瓷磚不到一個月就發(fā)黃了;裝修合同中對裝修公司不利的條款被刪除了;保修期內裝修公司以種種理由拒絕維修……你是否碰到過這些問題?
昨天,省工商局公布了 家裝 領域最常見的三大消費陷阱。另外,今天起,針對 家裝 建材行業(yè)的消費侵權行為,省工商局和消保委公開征集日常裝修施工、家具定制、建材 家居 商品購買等環(huán)節(jié)遇到的三種行為:“霸王條款”、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條款;各類 家裝 行業(yè)“潛規(guī)則”;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欺詐等違法行為。
●材料、合同、保修成 家裝 糾紛重災區(qū)
據統(tǒng)計,去年全省工商系統(tǒng)共受理 家居 裝修類消費投訴3307件。其中,涉及質量問題1035件,合同糾紛問題175件,售后服務33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74.52萬元。裝修材料不合格、裝修合同不規(guī)范、維修保障難成為 家裝 建材消費投訴三大焦點。
焦點一:裝修材料不合格,服務質量不達標。
記者從省工商局了解到,涉及質量問題的消費投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裝修材料不合格,特別是板材、瓷磚、衛(wèi)浴、地板、油漆等建材質量問題較為突出;裝修公司不按規(guī)范施工,導致水、電等隱蔽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發(fā)生地板被淹、電線短路等問題糾紛;工程質量不合格,如地板安裝不平、油漆起泡、瓷磚空鼓、玻璃爆裂、衛(wèi)生間滲水等問題。
焦點二:裝修合同不規(guī)范,履行約定不到位。
在 家裝 合同方面,也存在消費陷阱,出現糾紛的也不在少數。
裝修公司與消費者簽的裝修合同不夠規(guī)范,特別是在大型裝修特賣活動時,裝修公司首次編制預算時故意隱瞞,以低價吸引消費者,收取定金,但在簽合同時,承諾與實際情況不符,裝修公司在合同中不斷提出增加項目,施工過程中也不斷增加工程項目,額外增加費用;
還有商家不按合同履行約定,裝修時使用的材料與合同約定的不符,在裝修的過程中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
此外,商家不按合同約定和規(guī)定時限進場施工,特別是定制加工材料,如淋浴房、定制門、櫥柜、大理石等,消費者在付完訂金后,經營者不能按時進場施工,影響施工進度,造成消費糾紛。
焦點三:裝修準入門檻低,維修難保障。
在 家裝 完成后,消費者在保修環(huán)節(jié)也常常會碰到商家刁難。保修期內出現問題,裝修公司故意拖延或以種種理由不給維修,甚至有的公司人去樓空;收了全款只施工了一半裝修人員就跑了,成了“半拉子”工程等,使得消費者處于維修難保障的境地。
省消保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 家裝 行業(yè)準入門檻較低,從業(yè)人員無證上崗、無證掛靠和非法掛靠現象突出,不少裝潢公司在收取客戶費用后,把工程移交給施工隊自負盈虧,并將日后的保修責任也轉給施工隊負責,這些“游擊隊”裝修隊伍沒有從事 家裝 資格,出現問題,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
●省工商征集 家裝 建材領域消費侵權行為
為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 家裝 建材領域消費環(huán)境,維護公平的市場交易秩序,省工商局、省消保委決定即日起至3月15日,在全省范圍內公開征集 家裝 建材領域消費侵權行為,并接受相關舉報。
征集的范圍是消費者在日常裝修施工、家具定制、建材 家居 商品購買等環(huán)節(jié)遇到的以下三種行為:1.“霸王條款”、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條款;2.各類 家裝 行業(yè)“潛規(guī)則”;3.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欺詐等違法行為的舉報。
消費者反映上述情況時請一并提供合同、票據憑證、圖片資料等有關材料,提供明確的舉報對象和基本事實,并提供初步證據。舉報屬實的,將按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