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發布《2013全民年度對賬單》,這一數據顯示全國支付寶用戶人均網上總支出已經進入“萬元時代”。在電子商務發展愈來愈迅猛的今天,地板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其中支付問題也成為焦點。
全額付款難追究后續責任
然而,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這種“下了訂單就必須全額付款”的方式卻有霸王條款之嫌。作為消費者肯定是希望商家能夠充分保障產品質量和服務態度的,尤其是作為長期耐用消費品的地板,使用壽命可長達十年甚至更久,在生產、配送、安裝任一環節發生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消費者的后期使用不便。
如果消費者在購買地板之時,按照地板商家要求的下訂單就付全款,但在后續環節卻頻頻遭遇生產周期延遲、配送過程產品有損壞、安裝不到位或不符合預期等問題,想必沒有哪位消費者能夠心平氣和。
曾經就有消費者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某品牌地板店簽下訂單并且付下全款,后期再找到地板商家進行設計溝通之時,被店家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要求退款則是不予回應。最后生產出來的地板成品則根本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而由于已經全額付款,在地板沒有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下,消費者也無處投訴,最后只能無奈咽下一肚子苦水。所以,消費者對于定制地板全額付款最不能接受的,就非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莫屬了。
付款問題或可引入第三方支付
針對這樣的現象,有業內人士表示,正因為當前地板行業缺乏強制性的約束機制,導致行業內的商家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如果有行業領軍的地板品牌率先倡議或由行業協會發起成立一個類似于支付寶的第三方監督付款機制,或許能夠為地板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公開的良性商業環境。
實際上,支付寶使用的是“第三方擔保交易模式”,將其過程具體分解開來就是:由買家將貨款打到支付寶賬戶,由支付寶向賣家通知發貨,買家收到商品確認后指令支付寶將貨款放于賣家,至此完成一筆網絡交易。地板行業能夠在其中借鑒到的付款方式改革,就是通過一個規范的連接平臺,對消費者和地板商家之間進行無縫銜接。
消費者在下單之后先將預付款寄存在這個第三方平臺,等到驗貨滿意之后再通過第三方平臺確認付款;如若不滿意,則可以先與地板商家協商解決,仍有爭議則可以通過第三方監督平臺進行投訴和維權。在這樣一個權威的監督機制運作之下,地板消費者和商家都不必擔心任何一方的責任缺失,交易也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