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國的傳統行業面臨著一次又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出口貿易受阻,招工融資困難,設計研發的高門檻,缺乏自主品牌的傷痛,無一不在成為著傳統行業發展前進的絆腳石。這些問題逐漸把傳統行業推向了“十字路口”,是保守還是變革,才能迎來行業新的春天?
作為支柱型產業的中國家紡業自然也是不能幸免的。對于傳統的家紡企業來說,保守發展雖然可以規避很多風險,很多企業管理高層認為一直實行的傳統發展模式可以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在各方面都有比較健全的信任機制和安全保障。但是堅持傳統發展的企業也會因此而不得不面對很多無形的挑戰。由于少品種、大批量的傳統生產管理方式忽視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因而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新形勢下,如果不跟緊時代潮流發展,就必須具備非常強大的產業優勢,有著專屬固定的產品風格和消費市場。
很多中小企業選擇了產業轉型,選擇了變革的道路,卻也未得到相應的良好成效。這是因為一味地追求新模式,好高騖遠,粗略定位,導致華而不實的產業升級反而阻礙了企業的正常健康的發展。很多企業對于企業的發展方向不能做到精確定位,花費了大量金錢和時間,表面上看起來已經轉型升級成為跟隨潮流的企業,但其實并未得到實質的改變。或者蜻蜓點水,或者矯枉過正,都是現在很多企業存在的問題。
選擇保守還是變革,正猶如哈姆雷特的問題一樣,困擾著無數的企業決策者。那么,企業都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呢?
很多大型企業都把眼光放在了電子商務上。目前,B2B的電子商務模式正在逐漸成為企業網絡經濟的中流砥柱。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貿易額已經從1998年的430億美元發展到2003年的1萬億美元,規模程度之大遠遠超過了電子商務的B2C模式。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理論也在中國迅速蔓延開來,像海爾這樣的大公司早就開始觸電電子商務,三個域增長十倍的速度的海爾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也備受業界關注。
也有不少的企業并未把重點放在電子商務上,而是選擇在生產、設計、人才等方面的基礎建設上進行創新提升。一些家紡大品牌為了提高設計研發能力,引進了一批技術過硬而又年輕的人才,并且派遣設計人才前往法蘭克福等世界設計潮流前線進行參觀。有家紡品牌今年不僅投入500萬在展廳建設上,甚至專門在生產車間中開辟了一個展示區域,別具一格的展示風格和產品讓人嘖嘖稱奇。
站在保守和變革的十字路口,為數不少的中小型家紡企業因為自我的實力不強,而選擇了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的強大后備力量來壯大自我品牌,拓寬發展道路。江浙一帶的很多家紡企業選擇了易家紡電子商務B2B平臺來提升各個工作環節的工作效率,彌補先天性的不足和缺陷。為何企業如此信賴和鐘愛易家紡平臺?可能很多企業對于這個平臺未曾聽說或只是略知一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下這個平臺。
易家紡現行運行的主要是四個平臺:易設計平臺、易核價平臺、易協作平臺和易資訊平臺。
四個平臺的功能顧名思義,分別解決了企業從設計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的主要問題。易設計平臺實現了程序的在線使用,操作方便,簡單易用。比如企業設計的時候,面料設計是一個重要步驟。易家紡在這個方面通過材質和花型的更換實時在線實現,面料仿真模擬達到照片級效果,讓企業擺脫了傳統設計的繁瑣。而在成品設計的時候,易家紡又可以助其實現面料的實時更換,也可實現更換產品款式和面料后,通過3D云渲染引擎得到逼真的影片級全景效果圖。這樣的3D云渲染技術是第一次徹底地應用在家紡行業,這樣的創新史無前例。
易核價平臺實現了從面料到成品的全面核價,程序使用非常簡單,只要具備最基本的面料和家紡常識的用戶均能進行核價。這就意味著企業不再需要費心尋求核價方面的高層人才了,降低了對從業者的要求,就等于降低了企業成本。同時,完善的紡織家紡產品價格核算機制以及相關的經驗參數保證了價格核算的準確性、有效性、權威性。易協作平臺對接易設計平臺,為用戶提供設計任務發布、接受窗口,用戶可利用競價,完成任務對接。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了溝通成本,有助于家紡業設計人士的學習交流。易資訊平臺的所有數據都根據紡織行業的規則進行了規范和整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和詳盡性,可為家紡行業人士提供貿易信息統計分析和數據服務,讓用戶可以洞察市場先機。
這樣只針對于家紡產業的電子商務平臺的確可以解決中小型企業的燃眉之急。很多中小型企業已經通過這樣的平臺獲取了成功,超越了同行,領先了時代潮流。通過這些成功的案例,我們的其他傳統行業是否也應該得到一些啟示呢?行業的創新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對于那些還處在發展迷茫期的傳統企業來說,或許進行一場恰如其分的變革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