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支付寶其實是幫實體零售解決了一個問題,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今年的“雙12”,戰火從線上燒到線下,阿里巴巴聯合包括世紀聯華、物美、全家、萬寧、85℃、海底撈、必勝客等在內的多家大賣場、便利店及連鎖店,發起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即可享受全商品5折優惠的活動,最高上限為50元。雖然這讓實體店吸引了大批客流,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狀況頻出,包括大規模WIFI與網絡故障,造成收銀遇阻及部分棄單現象,不得不引起業內反思。
對于這一次的“雙12”現象的爭議在于,它對于實體零售業來說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實體店鋪引進支付寶,究竟是幫了自己,還是給他人做嫁衣裳?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已經是一個答案很明顯的問題。因為,這么些年來,實體零售商對互聯網的理解已經有了質的提升。很多企業發現,之前的網店業績不佳,新的營銷平臺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通過反思,他們認識到,互聯網既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簡單的營銷渠道,而是一個萬物共生的新生態環境。因此,不論實體零售商,還是電商都應想辦法融入其中,并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生存方式。其實,這也就是我們當下經常說的O2O模式。
對于零售業來說,應該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看待與互聯網的關系。消費是一種復合行為,有時在線上,有時在線下,有的東西最好在線上買,有的東西則必須在線下買,關鍵看誰能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因此,所謂的“消費轉移”其實是一種雙向的流動,不要只看到消費者對線上趨之若鶩,也要看到消費者對于線下零售渠道的依賴,并且近年來還有部分消費者有重歸實體店的傾向。
接下來,實體零售業要做的,就是服務好自己的這群顧客,不要讓他們流失。擱置線上線下之爭,耐心做好自己的商品、業態、價格、服務和體驗的提升才是王道。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支付寶的作用——對于提升消費者體驗的價值。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體驗過便利店、超市的麻煩,其中排長隊結賬這一點尤其嚴重,沒有零錢找零就更加雪上加霜。同時相信很多人也已經和我一樣嘗試過支付寶支付的便利:打開,掃碼,支付,完畢。快捷,方便,特別是無須找零。所以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支付寶其實是幫實體零售解決了一個問題,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當然,從今年“雙12”的試水狀況來說,確實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我們應該確信的一點是,這些問題都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它們已經有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在回顧與總結實體零售商的互聯網實踐時認為,“零售業對新時代的零售業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再認識’,那就是零售商已不再具有信息優勢,傳統零售企業的邊界正在消失,一個平等開放的零售業正在到來,因此只有那些具備平等、開放、協作和分享精神的企業才能存在和發展。”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也期待零售業由此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