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前后更替的顛覆過程。

難道不是這樣嗎?你看市場經濟初期,老一代的商業大鱷在經濟動蕩中驚醒,意識到讓買家圍著賣家轉的計劃經濟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市場的沖擊,外商的競爭,不但讓稀缺的生活資源得到極大補充,更提高了產品本身的品質。“愛買不買,不買拉倒”這句在計劃經濟里說得理直氣壯的一句話,在市場經濟下顯得尤其不合時宜。既然不是一家獨大,那就放心高傲的姿態,用心做好自己的產品。比如海爾就是這么做的,所以在那個年代,“質量勝于生命”成了企業和企業者的座右銘,也成了當時市場競爭條件下的競爭利器。
隨著產品越做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好,但是過多的產品急需的是一種銷路,一個賣場。你總不能巴望著天南海北的老百姓都跑到少數的幾個百貨大樓買東西。你有血液?沒有血管有什么用?這個商業趨勢被聰明如黃光裕的一輩人掌握了。于是一時間,大中、國美、永樂、蘇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銷售渠道變得比產品本身還炙手可熱。
生活節奏加快和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開始了第三次商業發展的變革。馬云說,我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于是千百萬的老板們樂了;劉強東說,你們在我這兒買東西多快好省,于是億萬個購物狂樂了;ebay說,你來我這兒也可以當老板(賣家)也可以當上帝(買家),于是好幾億網民樂了。不得不說,互聯網的發展開啟了三種商業模式——B2B,B2C和C2C。

有人笑,就一定會有人哭。誰哭了?實體店。在買家動動手指就能享受折扣并搞定一切的網絡經濟時代,去百貨商場?去專賣店?去超市?不是為了遛狗,就是為了歇腳。雖說總有老一代習慣于出門逛街的購物形態,但年輕一代的主流無疑是被互聯網模式占領了。
都說人是逼出來的,企業更是。實體店想要絕地逆襲,就要在傳統行業里挖掘新的行業模式,通過線上的宣傳和營銷,結合線下的服務和體驗,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這些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的人,給這個模式起了個與時俱進的名字——O2O。
很顯著的例子,就是多彩飾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多彩飾家這個 家裝 一體化服務商就運用O2O模式突破了傳統 家裝 行業的運營瓶頸,改變了 家裝 業“散、亂、差”的固有形象。它一邊在線上售賣自己的產品,一邊在線下夯實自己的服務。“ 家裝 行業不同于其他產品”,多彩飾家的創始人吳堂祥說,“很多產品在網上交錢之后就結束了,而我們只是一個開始。因為 家裝 行業是一個一體化的過程,你在網上買了 家裝 產品,還有后期的運輸、裝修、護理、保養等一系列的問題。你買了油漆,誰來幫你刷?這件事我們就能做到。”
就像吳堂祥說的,商業的進步就是讓人變得更懶,而O2O的出現更是這樣。你看在傳統的 家居 行業,一提到裝修,多數人腦袋就大了:花著錢,操著心,還受著累。為什么傳統的涂料產業狼狽不堪?很簡單,因為產品的質量無法保證,因為50公斤一桶的油漆很難運輸,因為街邊游擊隊一樣的裝修隊很不靠譜,因為裝修的時候家中環境臟亂不堪。。。。。。不過這樣的老大難問題,就被多彩飾家解決了,被這種互聯網O2O的商業模式解決了。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多彩飾家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業績突飛猛進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自它成立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有幾十家加盟商遍布全國各地了。
不同于以往的商業模式,O2O的興起并不是以犧牲誰的商業模式為代價:B2B也好,C2C也罷,B2C也成,只要你肯上網宣傳,只要你有自己的實體店,你都能把單一的線上購物轉化為多層次的線下體驗。從這一點上來講,O2O是很開放的,來者不拒。隨著移動端的興起,二維碼異軍突起,又和O2O的模式形成伉儷,掃一掃之后,什么大數據,什么消費閉環接踵而至,大有氣吞山河之勢。
那么,O2O到底顛覆了什么?我想,它顛覆的可能是一種固守的經營理念,因為它新奇;它顛覆的可能是一種狹隘的經濟模式,因為它開放;它顛覆的可能是一種刻板的消費習慣,因為它有趣;它顛覆的可能是一種膚淺的買賣關系,因為它互動。
面對O2O,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