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小米發布空氣凈化器,CADR值406m3/h,凈化面積可達28.4-48.7㎡,售價為899元,比原先網上猜測的999元還要低100元,產品與日本設計品牌巴慕達年初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款產品驚人相似。小米這款超低價產品入市將會給空氣凈化市場帶來怎樣的沖擊?小米,能不能洗牌空氣凈化市場?
霧霾中的朱門酒肉
2013年以來,霧霾劈頭蓋臉,鋪天蓋地地籠罩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霧霾經濟”迅速膨脹。飛利浦的區域某代理商稱,下半年各品牌空氣凈化器一起做商場活動,松下就一句廣告語就擊敗了所有其他空凈品牌,松下說“我們有貨”。這一年在市的空凈品牌賺的盆滿缽滿,沒上得了市的開始加快步伐跟上,拼的是產品研發速度和產能。供不應求重現多年來持續低迷的電器行業,其他行業也趁著這股“春風”開始跨界。
“三個爸爸”推出兒童專用空氣凈化器,30天就在京東眾籌了千萬余元,360聯合TCL推出了“空氣衛士”,果殼網聯合趣玩推出了“小蛋”,現如今,沒有哪個行業像空氣凈化行業這樣的“朝氣蓬勃”。
截至2014年6月,空氣凈化器品牌從2012年的56個增長至現在的303個,大量國產品牌聚集在1000元左右的低端市場,飛利浦、松下、夏普占據了2000-4000左右的中端市場,而高端市場則由IQair、Blueair等歐美品牌主導。由于相關行業標準的缺失,部分商家產品功效過度宣傳,消費者在霧霾中也很難辨別雌雄,因此趨向于購買知名的國際品牌,一時可謂饕餮盛宴、朱門酒肉。
但是,新修訂的國家標準《空氣凈化器》即將出臺,將有助于工商等執法部門的監督,將有效杜絕該行業普遍存在的夸大宣傳等亂象,低質概念性產品將成為路上的“凍死骨”。
一、 誰在盲人摸象?
小米的視角
作為“小米,一切與手機有關”的原則,小米做空氣凈化器,如做電視盒、路由器一樣,應該是為智能 家居 布局下的又一枚棋子。把手機與凈化器打通,在手機屏幕上控制凈化器的運行、檢測室內空氣質量,用這樣便利化產品占據消費者的客廳,這樣的智能 家居 功能產品,美的、海爾、甚至聯想、TCL都在埋頭苦干,悄悄布局。但是,空氣凈化器處理的是空氣質量,凈化的是霧霾,關乎的是人體健康,它與手機類產品存在本質的差別,互聯網企業有沒有意識這點,我們不得而知。
小米還沒有真正的上市,也就是投資人還沒有拿到錢,為了能夠不斷的擴大小米品牌未來的市值,小米就必須做到不斷的擴大產品線,是要告訴投資者小米可以做的更多。有人說進入空氣凈化器領域,小米看重的并非產品,而是未來的融資計劃。
業界的視角
事實上松下、夏普、亞都等品牌早在去年就已經在千元以下布局廉價版本的多款空氣凈化器,只是空氣凈化器太好賣,所以大家都默契地沒有大張旗鼓宣傳這個價位段的產品線。業內人士都知道,做一臺899元CADR值406的空氣凈化器,這不是什么難事。小米假如能順利做出一臺高性價比的空氣凈化器,利用自身強大的線上營銷能力,對中低端空氣凈化器市場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沖擊,首當其沖的是大部分聚集在1000元左右的低端市場的國產品牌,2000-4000價位的中端市場也將受到影響。
因此,在新修訂的國家標準《空氣凈化器》即將出臺的大背景下,小米的入局競爭,也會加快空氣凈化這個產業的升級速度。這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一樁。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這是電影中的臺詞。雷軍選擇做空氣凈化器,對于其智能 家居 整體布局肯定是邁出了不小的一步。但,他選擇做低端的空凈產品,說明其還是謹慎的,也是想利用小米手機的成功在空凈領域創造一個新的神話。但是,高端市場,小米很難進入,果殼,360也很難進入,互聯網思維利于產品的營銷,但是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品質,依賴的是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漸進式的創新升級,這個似乎是以快為綱的互聯網企業的短板。
李書福說:汽車不就是沙發下面按四個轱轆嗎。然后,馬路上跑的汽車有幾萬元的,但更多的是幾十萬的,當然也不乏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豪車。
2013年網上盛傳一則在京美國人托馬斯·托爾赫姆(Thomas Talhelm)用168元自制出空氣凈化器的消息。其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可以過濾PM2.5顆粒物的過濾網綁在電風扇前面,通過電扇的風讓空氣通過過濾網從而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但是這種自制的裝置缺點是噪音大,安全性有隱患、凈化效率不穩定。
設計制造一臺空氣凈化產品看似簡單,濾網加風機再配置個漂亮的外殼就成了。要把CADR值做到400也不難,濾網加厚、風機加大。但是,高品質的產品,并非是外觀漂亮和風量大就可以衡量的,需要全面考慮使用壽命、噪音控制、功耗、操作界面等各方面,而這些指標往往還存在著非此即彼的沖突關系,如何平衡取舍,需要不斷的技術積累和改進。IQair的空氣凈化器是公認的全球第一;壁掛式新風凈化器領域也以德國Dephina等品牌占先,這些歐洲品牌定位高端,堅守高品質,擁有專利核心技術,這也是他們在各自領域無人撼動的根本原因。
消費者的視角
在經歷了忙亂的應急購買階段后,很多消費者在二次添置凈化產品的時候,已經不再被商家標稱的凈化效果99.9%的宣傳標簽所誘惑,大家更多關注于產品的噪音、功耗、CADR值、效果等關鍵指標,有報道顯示空氣凈化產品的噪音才是用戶評價熱度最高的關鍵詞。因為這樣一臺機器放在家里,最容易感知、也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就是噪音的大小。而由于室內的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一般消費者很難判斷,使用了空氣凈化產品后凈化效果到底如何。于是,墨跡空氣果、漢王霾表等各種消費級的空氣質量檢測產品開始出現在消費者的購物車里,空氣凈化器自帶檢測功能和手機APP軟件也成了常規的配置。
2014年,壁掛式的新風凈化器和新風系統開始嶄露頭角。華東設計院許宏禊撰文《新風凈化系統在住宅建筑設計領域的應用》:家用空氣凈化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全部采用室內空氣循環凈化的方法,但對于中國99%的無新風住宅,僅依賴家用空氣凈化器是不能達到國家關于《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規定的。
霧霾天長時間的關閉門窗使用凈化器,消費者會出現氣悶、頭暈等,這主要是因為CO2濃度的持續升高帶來的生理反應。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在臥室添置Dephina或者絲吉利婭的壁掛式的新風凈化產品,來解決封閉空間含氧量的問題。而新裝修房屋的消費者,更多選擇各種品牌的新風系統來解決室內的通風和凈化問題。
新風凈化產品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空氣,跟簡單的空氣凈化器使用方式相比,新風產品涉及線下現場設計安裝,非專業領域的企業一般沒有專業的設計安裝人員及技術,也沒有工程經驗,是很難直接投產的。這也是為什么新入局的品牌只會選擇做空氣凈化器而不去選擇做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新風凈化器了。做不了,成本高,賺錢慢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作為飽受空氣污染之苦的普通消費者,當同時面對兩個解決方案時,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會成為最終的理性選擇。其實,消費者只關心買到的產品是否真正能保護自己家人的安全;更希望全社會一起努力,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讓藍天白云回歸我們的家園,不再需要靠空氣凈化器艱難度日。
二、時間之砂
1906年,32歲的馬車制造工匠Wilhelm Reutter創立瑞凱威公司,從生產馬車到汽車座椅,于1963年發展成為世界首家汽車座椅的專業廠家,幾代人一直專注于傾聽用戶的聲音,研究和生產單一的座椅產品,現在,是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座椅品牌。這是無數個德國中小企業“無冕之王”故事中的一例;
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喬布斯對操場上擠的滿滿的畢業生們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最好別把它浪費在模仿別人這種事上。”
2014年11月,烏鎮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雷軍暢想了手機未來十年發展的美好前景,然后馬云說,“空氣是不行的,水是不行的,手機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2014年12月9日,小米發布空氣凈化器,但是直接把日本品牌巴慕達的設計師大本雄挖過來,做一款極其相似的產品,這樣的做法估計會引起各方的爭議,小米會不會贏了關注度卻丟掉了節操呢?我們不得而知。
同年,《星級穿越》上映,有臺詞曰:不管現在的時代有什么缺點,確實是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和概念出現,每天都像過圣誕節,人是很貪婪,但是也很勇敢,面對浩瀚的宇宙,沒有心里的愛和勇敢,我們就真的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