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不用打開窗簾就能知道居住區域的空氣質量,為今日豹紋廓型大衣搭配合適花紋的口罩;中午12點下雨了,不用麻煩父母跑一趟,手機遙控除濕,不用擔心被子潮潮的;晚上6點,下班前先用手機APP打開家里的空調,不要一回到家,空氣里就有悶悶的感覺;晚上9:30,準時進入夢鄉,如果室外驟然降溫,空調會自動調節出風口溫度并關閉空調的制冷功能,減少由于室內外冷熱狀況相差太大導致的“空調病”……即使不是智能達人,不是科技控,你也可以利用這些原來只在天氣預報中聽到的那些“氣象大數據”擁有智能舒適的空氣生活。
11月4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與海爾空調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共同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專業氣象服務合作。這也是“氣象大數據”首次從服務于公共領域延伸到家庭領域,為普通家庭提供更專業化、個性化環境氣象服務。
目前,中國氣象局在我國地面共有5萬多個觀測站,每年新增的氣象數據達到PB量級(相當于100萬GB空間的數據),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了數千倍,而且仍在快速增長中。這些海量的氣象大數據可形成短期、中期、長期的精細化氣象預測數據報告,并通過數據分析平臺將變為實時分析應用的“活數據”。
如何將這些“大數據”變成“活數據”,這也是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選擇海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利用氣象大數據,到底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有什么樣的改善?其一,大數據通過企業產品應用的落地,這些“大數據”將精確預測小范圍的未來天氣情況和環境信息。比如今日是否適宜晨練?3小時后的天氣變化如何?下午是否可以進行爬山運動?比如,可以檢測到比北京某時間段霧霾嚴重,此時人們可以調整外出時間,準備好口罩等應對霧霾的裝備,同時提前做好室內空氣凈化工作……這些精準生動的專業性的建議,將為人們打造“有據可依”的智慧生活。
其二,依托于精準大數據,用戶的體驗會更好。如,海爾目前研發成功的空氣盒子、空氣魔方、天鉑等創新空氣產品,均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統計的結果。這些產品,與其說是單純的智能空氣產品,倒不如說是個人健康空氣管理的智能管家。通過結合濕度、溫度、粉塵傳感器的質量檢驗與標定服務等大數據,大幅提升海爾智能空氣產品的傳感器檢測的準確性。此外,目前空氣盒子便攜版的發布,打破空間局限性,讓使用地點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可以應用到車內、辦公室等更廣泛的場景。
再如,海爾智能空氣產品通過應用氣象大數據,還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的變化,自動調整制冷制熱功能,即使是在換季晝夜溫差很大的時候,都能及時照顧到用戶體感的舒適度,從而提供最佳空氣解決方案,更人性化、科學化,更具“天性”
氣象大數據與智能家電的結合有效滿足家庭空氣改善的剛性需求。未來,海爾智能空氣產品還將繼續依托中國氣象局高精準大數據優勢,不斷進行自身優化,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